环境会计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美兰 时间:2014-01-03

  摘要:目前,随着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环境污染程度,环境会计应运而生,对环境会计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会计;可持续发展;建议

  1环境会计的涵义及理论渊源
  
  1.1环境会计的涵义
  环境会计是核算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开发、利用及防治的资金支出和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环境会计可以定义为:“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评价,以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优化环境资源配置,有效促进企业与所在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
  
  1.2环境会计的理论渊源
  1.2.1外部性和外部成本
  外部性是相对于市场而言的。如果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就会出现外部性。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如果一个经济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其他人带来效益,但他自己却没有得到补偿,他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社会效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反之则称为“外部不经济”。而对于环境这种物品而言,当一个经济主体可以不受限制的开发某种资源时,他可以从中获得效益,而由此产生的损失则由其他主体所承担,这些损失即为外部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在决定自己的产供销时,就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考虑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这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
  1.2.2市场失灵
  在不存在外部性的完全市场条件下,不存在外部成本和外部效益。社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社会效益等于私人效益。根据供求关系确定的资源配置的最优点上,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效益。但是,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外部成本没有包括在产品价格中,而是由社会来承担,这时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我们假设一项活动不带来外部效益,只产生外部成本时,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情况下,产生的外部成本生产者没有承担,而是由社会来承担的。比如某企业在其排污系统增加污水净化的装置,由此产生的效益不是全部由企业享有时,企业就不愿意在防治污染方面增加支出,这样也会导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对于那些既产生外部效益又产生外部成本的经济活动也是类似的。
  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并没有真实的反映产品的实际价格,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配置,“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失灵了。如果不对企业进行管制,企业就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过度开发和利用资源,使环境污染更加严重。据此,我们找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解决产权问题,使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内部化,并通过政府控制等方式来进行环境管理,而管理因素则要求企业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对废弃物的成本管理,充分辨认和计量与之相关的环境成本。这些问题用传统的会计方法都难以解决,而环境会计这一新兴学科在会计研究领域就应用而生了。环境会计的诞生,为企业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境污染与防治、开发与利用的成本费用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方法,也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2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1实施环境会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需求日益膨胀,从而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这种对自然资源无补偿地过度耗费及其不合理的分配,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环境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政府为了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已考虑到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对企业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建立起关于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预防、破坏、治理以及环保技术开发等会计方面的核算和信息披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使得政府有关部门无法通过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准确获知企业的环境治理与破坏情况,从而不能制定正确的环保宏观政策与采取微观对策,也不能引导企业走向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的轨道上来。长此下去,我国将很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必须主动要求推行环境会计,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