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审计成本管理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请联系更改 时间:2014-01-04

 审计成本是指完成一定数量的审计项目,达到一定的工作效果所耗用的人力、时间和经费。用投入产出术语表达,就是产出既定的条件下所投入的审计资源。审计署在2004年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要考虑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在2005年制定的《审计署关于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中又提出要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加强审计成本控制。可见,有关审计成本管理的问题已提上审计机关日程。

  一、加强审计成本管理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审计成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审计成本管理,是提高审计机关绩效,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需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性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审计机关作为政府部门之一,必须要从自身做起。

  加强审计成本管理,是适应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的需要。近年来,审计机关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展开的绩效审计,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揭示了大量损失浪费问题,发挥了审计机关在建设节约型政府中的监督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引起了社会积极的反响。这一方面扩大了审计机关的影响力,提高了审计机关的威信,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广大群众对审计机关关注的目光。审计机关必须要加强审计成本管理,提高自身管理绩效,才能经得起公众的监督和检验,符合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加强审计成本管理有利于审计机关更好地整合审计资源,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当前,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有效利用和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

  各级审计机关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探索科学的审计成本管理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运转效能,明确各级工作责任,以做到规范高效。审计机关于部应提高认识,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二、影响审计成本的因素

  目前审计机关审计成本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审计工作节奏不够紧凑;项目完成时间过长;部分项目现场审计用的时间不多,但出具报告却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对审计项目耗费的经费普遍缺乏统计和分析,审计投入的人力、时间和经费多少,产出的效果如何等尚未纳入各级审计机关的管理目标。

  影响审计机关审计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形成的,也有外部引发的;有人为的,也有因审计体制未理顺而存在的。深圳市审计局对2005年度完成审计项目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审计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因素:

  1.审计计划的确定。计划制定得科学与否,对审计机关的审计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如果一个项目的投入远大于产出,那么这个项目是不经济的,不值得做。审计也是如此。审计机关在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时,应该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项目安排是否合理,在投入产出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地方党委政府临时委托的项目较多,计划安排比较被动,审计资源不能科学配置。计划不科学容易导致有的项目投入的审计力量过多,出现窝工,造成审计资源浪费;有的项目审计力量投入不足,该查处的问题未深入查处,起不到审计应有的作用,形成另一种浪费。

  2.审计准备工作。审计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开展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确定工作期限,搜集有关法规文件,下达审计通知书,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人员分工等。从实践情况来看,一般审前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审计现场实施就会越顺利,否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产生阻力或延误工作时间。深圳市审计局2005年共完成42个审计项目,有50%的项目现场审计时间超过60天,但其中8个绩效审计项目虽然相对复杂,由于审前工作准备充分、各级领导重视,审计工作进展顺利,现场审计时间一般都控制在60天内。

  3.审计现场管理。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看,审计现场管理一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审计对象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仅凭一次审计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查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遍地开花式的详查,往往只会事倍功半。二要弄清事实,抓实取证,避免因取证资料不实、定性处理不准确等原因而返工或与被审计单位出现重大的意见分歧,影响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三要重视审计人员的合理组织和分工,避免因分工不当而浪费人力资源。此外,也不能忽视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与交流不够,会使现场取证、征求意见等多个环节出现阻碍,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4.审计报告质量及编制审核程序。审计报告时间是指现场审计结束到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与审计报告质量及编制审核程序等因素密切相关。要节约审计成本,必须控制审计报告时间。审计组长或主审在现场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分析提炼证据,抓住要点,准确定性,缩短分析整理资料的时间。撰写的审计报告要事实清楚,格式规范,文字简洁,提高报告质量。一般来说,质量越高的审计报告越容易获得认同,顺利通过层层审核。审计机关要健全完善审计报告审核制度,加强报告的集体决策,节省报告审核时间。

  深圳市审计局2005年完成42个审计项目,出具审计报告42份,出具报告时间一般为40天左右,平均为54天,最短的11天,最长的176天,其中:60天内出具正式审计报告的项目27个,占64%;超过60天出具正式审计报告的项目15个,占36%。审计项目报告时间明显偏长,主要原因包括:(1)收集整理资料时间过长,个别项目现场审计结束至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时间长达63天。这与审计组工作不够紧凑、人员安排不合理有一定关系;(2)征求意见时间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反馈时间最长的达70天。这主要受不可控因素影响,但也与问题定性是否准确、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情况等有直接联系;(3)报告审核审定时间长。一些项目比较复杂,遇到的新问题、重大问题、非常规问题较多,由于不同的人对问题看法的不一致,导致报告反复修改,拖延报告完成时间,影响审计工作进度。

  5.审计方式、方法的选用。就地审计或是送达审计,详细审计或是抽样审计,以及是否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审计,对审计成本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选用审计方式、方法,既要考虑审计目标的实现,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同的被审计单位、不同类型的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审计方式、方法。在效果一致的情况下,应选择成本最节约的方式、方法。目前,部分审计干部不讲究审计方式、方法,不紧扣审计目标,热衷于撒大网、搞外调,有的一扎进被审计单位就埋头看凭证,抄数字,计算机技术运用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机关的审计成本,制约了审计效率提高。

  从整个审计机关管理的角度来看,还有以下因素也对审计成本管理产生影响:

  1.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政治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等,是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关键。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缺乏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专业判断能力,就会因为对一些情况看不出或拿不准,使问题迟迟不能披露,导致推延审计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甚至可能造成重大问题的遗漏。

  2.审计工作机制。这是个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包括机关用人机制、竞争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行政成本偏高,工作机制未理顺是个关键的因素,审计机关也不例外。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论资排辈”的机制下,审计人员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杯一样,效率高的还有被“鞭打快牛”的风险,因此缺乏最求效率的动力和压力,导致工作拖沓,审计成本也就不可能降低。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