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顺应形势发展,析加快审计转型步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开江 时间:2014-01-04
  【论文摘要】银行内部审计转型是当前内部审计的热点和难点,为此,各家金融机构都做了大量的尝试工作,包括审计体制的改革、手段的创新等,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从国外内审的职能定位、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阐述国内外的不同做法,旨在提出国内银行内审转型的思路,开阔视野,更新理念。 
  【论文关键词】国内银行;审计转型 
   
  一、加快审计职能转型,以风险为本,从传统的合规审计转型到风险导向审计 
  银行经营货币业务,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生命线。目前,通过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进而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的风险导向审计,已逐渐成为国外内审的主要方式,它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监控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风险。据相关机构2010年对全球大型企业内审部门的调研,企业风险从审计角度看60%是战略风险和商业因素,如需求不足、客户流失、流程改进、产品结构落后等;操作性风险占20%,财务风险占15%,其他合规性风险占5%。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关注重大风险或新兴风险已成为国外银行内审的发展趋势。如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风险审计,无论是信息技术管治、外包风险、信息安全等传统的信息技术,还是新兴的云计算、大众媒体、移动设施等技术风险关注度、参与度都很高。再如新产品风险审计,随着衍生产品越来越丰富,审计业务领域不断增加,内审部门开始参与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加强对新业务领域和新产品的跟进,较系统地评估风险,提出改进措施。而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内审部门对以上领域的参与或关注的不够,近乎于空白。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它符合新形势下的审计定位,即站在决策层的角度,以风险为导向,俯视和审视经营管理全过程,并对其作出评价。作为现代金融企业的内审部门应适时作出改变,一是在科学评估风险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将高风险领域列入审计范围。二是以风险为导向全面整合审计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三是加快由过去单纯的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审计、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并重的方向发展。其中,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主要审计经营管理是否到位,领导班子的决策力、经营力、执行力等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全行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行为审计即揭露风险,通过审计监督经营行的经营行为是否到位、合规合法;绩效审计即监督其经营绩效、投入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是否做到了科学、持续、有效的发展,并提出规范管理和防范风险的审计建议。 
  二、更新审计手段,重视数据运用,加强非现场审计的支撑力度 
  目前,国外内部审计广泛应用数据分析工具及专业团队为审计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撑,据相关调查统计,国外约有1/3以上的内审人员主动应用数据分析工具筛选评估风险点,并由专业团队进行技术支持,通过数据分析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及工作效率。相比而言,国内对应用数据分析的重视程度高,但执行运用的一般。目前仅限运用既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数据分析,非现场人员数量有限,数据的准确性较低,很少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或依靠数据分析专业团队获得支持。因此,我们的内审部门应充分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做法,充分运用数据分析工具,不断更新审计手段。一是重视对非现场方面的投入。加强数据分析应用的环境建设,加大设备投入,改善硬件环境。二是重视队伍建设,通过成立专业小组、专业团队等,提高非现场专业水平。三是适当采取外包方式对个别业务或系统进行审计,以弥补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四是充分利用非现场审计手段,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提高审计效率。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