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主义自然观刍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9-02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观上的革命也像认识论一样, 在逻辑上是由于引进了辩证法和实践观点后发生的。“ 用联系和的观点研究、解释自然界”克服了机械论“ 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研究、解释自然”的方法论缺陷;“ 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克服了机械论敌视人的自然主义缺陷, 生成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人本主义特性。本文从起源、思想内涵两大方面整理了马克思、恩格斯“ 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的人本主义思想。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实践观点; 人本主义; 自然观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from practical viewpoint
—Marx and Engles’s humanitarian outlook of nature

    Abstract :Marx and Engles reformed the outlook of nature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dialectics and practical viewpoint ,just as the epistemological reform. The study and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act and development conquered mechanism.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from practical viewpoint conquered the limitation that mechanism was hostile to man. And that make Marx and Engle’s humanitarian charactors of nature.

    Keywords :Marx and Engles ;practical viewpoint ;humanitarianism; outlook of nature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的独创之处是什么? 这是每一位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和研究的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用“自然辩证法”来概括这一自然观的方法论特征,无疑是正确的。用“自然辩证法”可以体现马克思、恩格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研究、解释自然界”这一特点,但却不能涵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观领域中实现创新的全部内容。受实践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的启发,我对照研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著作,感到: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观上的革命也像认识论一样,在逻辑上是由于引进了辩证法和实践观点后发生的。对于前者,我们的认识很到位,并恰当地称之为“自然辩证法”。对于第二方面———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的思想,长期以来被我们忽视了。本文初步整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的思想,从而得出结论,实践观点引入自然观生成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人本主义特性,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在出发点和内容上有别于其它的又一独到之处。因此,从思想变革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可以有三个名字: (1) 自然辩证法; (2) 人本主义的自然观; (3) 如果合成一个名字,也可以叫作人本主义的自然辩证法。

    一、批判性的历史前提

    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所遭遇的最基本的矛盾。

    由于人的需要有个不同于动物的特点:即一个被满足了的需要会刺激产生一个新的需要,而人的需求的无限衍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天然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无法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就成为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要想改变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生存状况,人类就要设法预见自己所处的自然界的变化,这样才能控制自然来为自己服务。因此,自然观的实质并非是观“自然”,而是观“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但自觉到这一点,却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文明史前的人们对自然的最初的解释方式是拟人的神话———即用想象中的神化了的人性来解释自然界。远古神话解释尽管形形色色,但它们却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即各种神话中的神都是人格化的神,或神化的人。宗教是拟人说的充分发展的形式。拟人说是整个古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对自然的解释。近代,自然的兴起尤其是力学的早熟,引发了对自然解释的革命:自然机械论代替了神化拟人说。在近代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看来,力学是最典型的科学,它带来了一种新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以力学理论为基础来解释自然界,因此可以叫作机械自然主义的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主义把拟人说中被神化了的人彻底清除,用自然本身来解释自然,以此保证对自然解释的客观性。从此否定了前科学时期的拟人说解释[1 ] 。这是自然观的空前革命———当然是带有两大缺陷的革命: (1) 用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解释自然; (2) 机械自然观在否定神性的同时把人性也抛弃了,人没有了高于自然的人性。人淹没在机械化的自然中。恩格斯用“自然辩证法”称呼自己的自然观意在克服第一个方面的缺陷。我们下面着重研究第二个方面的缺陷———机械自然主义是怎样把人排挤出自然观的。

    机械自然主义排挤人的第一个办法是,用不变的物质实体—“要素”这一概念来解释一切现象的存在根据。为了解释燃烧现象,人们引入了“燃素”这一物质实体;为了解释热现象,人们想出“热质”,为了解释电和磁,人们设想存在着电流体和磁流体。很显然,人不是任何一种实体。

    机械自然主义排挤人的第二个办法是,用“力”这一概念解释各种运动现象,诸如万有引力、推(拉、举) 力、压力、弹性力、摩擦力、离心力、向心力、粘滞力、表面张力⋯等名目繁多的力。为了解释生物所表现出的一些有别于非生命系统的特殊运动。科学家发明了“活力”概念,并且假定,这些动力并不违背物理与化学定律,它们是在这些定律许可的范围内引导有机过程。当时的科学家认为,一旦把自然现象都化为简单的力,而且证明自然现象只要这样来加以简化,科学的任务便算完成了。有些哲学家还把“力”推广到社会领域,霍布斯和斯宾诺莎把力学的数学模型转用为“社会力学”模型,或转用为“情感的力学”模型;亚当•斯密则构思了一个关系的“力学”。有些哲学家把动物和人看成是由可以精确定量的力学关系组成的实体———机器。笛卡尔说“动物是机器”,拉美特里变本加厉地说“人是机器”。用机械力学的“自然”观点、概念解释一切,实质上把人分成了两半———肉体淹没在机械的“自然”之中;精神和社会关系被挤出自然界。

    机械自然主义排挤人的第三个办法是量化思维,即用数学语言来解释世界的本质和一切现象。黑格尔指出“力学乃公认最不能缺少数学帮助的科学,在力学里如果没有数学的,真可说是寸步不能行”[2 ] 。瓦托夫斯基曾经精辟地指出,17 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以这样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信念作依据的,即自然界本身具有数学结构,而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发现这种数学结构而实现的。在这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上,科学家构思出一系列世界的量化模型。伽利略说;“自然界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正是表达了这种本体论信念并且也提示出一种怎样正确阅读自然界这本书的方法,即认识论信念[3 ] 。

    对于机械论从量的方面来规定自然(物质) 的做法,黑格尔曾批评道:“那种仅在量的规定里去寻求事物的一切区别和一切性质的办法,乃是一种最有害的成见”,是“极端的数学观点。”“在这种抽象物质里,诚然是有形式的,不过形式只是一种外在的、不相干的规定罢了”[ 4 ] 。这种建基于抽象自然物质观点之上的唯物主义,实质是同唯心主义一样背离了客观实际。黑格尔以其深邃的眼光看破了这一点,他在《逻辑学》中写道:“古代或近代哲学的本原,如水或物质或原子,都是思想、共性和观念物,而不是直接当前的、感性中的个别事物”[5 ] 。马克思进一步看到数学极端的观点不仅导致了抽象的自然物质观点,而且最终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是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马克思指出,在机械论者霍布斯那里, “感性失去了它的鲜明的色彩而变成了几何学家的抽象的感性;物理运动成为机械运动和数学运动的牺牲品⋯⋯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 6 ] 。机械论的解释把人格化的神或神化的人从对自然的解释中排除出去,企图使解释真正成为具有科学性的解释。但是实体思维、力学思维、量化思维也因此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同盟,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形成了
与人无关的自然(物质) 观。

    自然主义自然观用机械力学和量化思维方式把人彻底挤出了自然界,使得自然变成了与人无关的“纯”自然。马克思批评说,由于未理解自然界的人的本质,自然科学有着抽象唯物的,或者毋宁说抽象唯心的方向[7 ] 。马克思在这里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机械论的病根,一句话,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抽象自然物质论观点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指出,只有考虑了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唯物主义者才是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正是为了克服机械论敌视人的缺陷。

    二、实践性的革命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与近代自然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的总体思路是不同的:自然唯物主义是从自然出发向思维、社会领域推进。马克思的辩证法则从人类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向自然、思维领域推进。马克思在建立自己的哲学之初便首先指出了自已的哲学出发点与其它哲学的区别,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8 ] 。旧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 从纯自然出发,即从纯客体出发,唯心主义从主观性(感觉和思想) 出发,实践唯物主义的思维则从人们感性活动———社会实践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一切哲学问题的出发点,也是自然观思想的逻辑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用实践的观点解释思维领域(认识论) 和历史领域,还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界,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区别于其它哲学自然观的关键。马克思之所以要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并不是概念推演的结果,而是因为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是由实践引起的。马克思说:“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 9 ] 。

    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就是要突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就是要求在解释对象时, “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 10 ] 。如果说旧唯物主义的理想是力图排除人的“干扰”去考察自然的话,那么马克思则要求人们从社会实践对自然的“干扰”的角度去动态地考察自然,把实践包含进对自然的解释,从而和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彻底决裂,辩证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由此看来,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也就是把人本主义引入自然观。用人本主义自然观“观察到的”自然,是人化自然。

    1. 自然界不仅是自然性存在,也是属人的社会性存在。

    马克思考察的自然不是与人无关的仅作为思维对象的“自然”,而是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自然。在马克思看来, “被抽象地理解的、孤立的、被认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就是无”[11 ] 。马克思指出:“人只有提供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12 ] 。恩格斯说:“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又说:“如果我们对事物不能加以研究,那么它们对我们来说就是不存在的了”。“自然科学的极限,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的宇宙,而在我们的宇宙之外的无限多的宇宙,是我们认识自然界时所用不着的”[ 13 ]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解释的自然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然。马克思明确地指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14 ] 。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最初的和最基本的关系,因而是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与自然界的关系”,因此,“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15 ] 。因此,“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16 ] , “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本质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的本质。也就是说,只有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才是人的现实自然界[17 ]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近代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但他仍然是个自然唯物主义者。他肯定人从自然中来,这在说明世界的物质本原时是完全正确的。但费尔巴哈却将同样的观点运用于人类产生以后的人类生活世界,认为自然事物的存在如果加上人的因素便会失去自身的本质。这就使他从逻辑上不仅否定了人对世界改造的意义,也使他无法正确地说明现实世界。他的唯物主义在现实面前反而陷入了脱离现实的唯心主义,无法超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所理解的“这种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在其中生活的那个自然界,在这个问题上,他重新陷入唯心主义”[ 18 ] 。仅仅坚持人来源于自然,并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撇开人的实践活动而单纯谈论客观世界,这样的唯物主义最终将滑向唯心主义。实际上,我们是通过制造自然,才知道我们是否认识了自然的。恩格斯说:“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自在之物’就变成了‘为我之物’了”[19 ]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解释自然的基本原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

    人使自然变成自己的对象的同时又使自己成为主体。马克思指出,人不是某种驯服的自然能力,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主体出现的,这种支配首先体现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第一,劳动是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工具意味着人不满足于直接享受自然的恩赐,意味着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因此,工具的出现是人确立自然对自然界的主体地位的真正开端,是人类改造自然力的测量器;第二,劳动是对象性的活动,人利用工具把自然物改造成合乎自己需要的对象,从而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力、智力和联系起来的社会力量)物化于对象之中。因此,根据劳动对象是什么,可以判定人的何种程度上实现为主体;第三,劳动的结果,使自然界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成为人的消费对象,其范围之广,为一切动物所望尘莫及。总之,生产劳动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它的动物中提升为主体,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把自然生有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作自然界的主人,这是人的主体性的第一层含义。

    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人之所以能成为主体,是人具有向着选定的目标前进的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多的具有经过事先考虑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行为的特征。”当然,“我们不想否认,动物具有计划的、事先经过考虑的行动方式的能力。⋯⋯但是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做不到在地球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是属于人的”[20 ] 。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用自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而引起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但这仅仅是初级的或表层的能动性,是与动物的活动特点相对而言的。更重要的是深层的能动性,即人类不断学会认识、理解、预见和控制由于人的行动的造成的自然界变化的长期后果(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直接的和间接和、积极的和消极的) 。特别是人化自然的负效应。

    恩格斯曾严肃地提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消除。”[21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别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剥夺了森林,也就剥夺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存器。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族那样,绝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大脑都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比其他一切生物都强,在于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

    因此,人的深层的主体性表现在,“我们一天天地学会了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学会了认识在自然界的惯常行程中我们的干涉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特别是从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就愈来愈有能力去认识,因而也学会去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遍的生产行为的较远的后果”[22 ] 。我们不仅需要学会预见我们的行动的产生的自然后果,而且还应学会预见这些行动的较远的社会方面的后果,当然后者要比前者困难得多。创造蒸汽机的人们没有料到,他们造成的工具,会比其它任何东西更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但是经过长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研究,我们在这一领域中,也渐渐地学会了追寻清楚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方面的影响,并且因此我们也有可能去支配和调节这种影响。

    当然,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迄今存在的方式以及和这种方式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整个社会体制进行完全的变革。因此“迄今存在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出发的。那些只是在比较晚的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变成有效的进一步的结果,是一直全被忽视的”[23 ] 。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说的话,今天听起来仍然振聋发聩。

    3. 人自身作为自然的人化

    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自然界的关系,不单是指人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和自身自然的关系,因为人“本来就是自然界”。工具的使用不仅确立了人对外部自然的主体地位,而且确立起人对自身自然的主体地位。当人使用工具“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24 ] 。

    工具的使用不仅仅延伸了人的肢体器官,而且改造和完善人的器官,使之真正成为人的实践器官和认识器官。例如,动物的驯养和火的使用,使人类祖先的饮食方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而使他们的脑髓更迅速更完善地发展起来,大大促进了正在形成中的人的体力和独立性。由于人类实践方式的影响,今人的身体已非“原人”的身体,专业性的劳动以及运动、工具、医疗实践使人的身体越来越成为人自己活动的产物,正反两方面都是如此。比如,人的身体疾病可以说是人自己造出来的———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疲劳综合症⋯⋯哪一种疾病与人的现代实践无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把动物驯养和火的使用看作是“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的两种进步。人自身自然的人化过程是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主体的自我实现是一切实践的终极目的。

    从以上几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人本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而非自然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自然主义地理解自然辩证法会产生两个消极后果(1) 无法在理论思维的层次上超越旧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自然观;(2) 在内容上把自然辩证法搞成了自然科学概论。


    :
[1 ] 李醒民. 解释的变迁: (上、下) [J ] . 百科知识,1987 (11、12) 。李醒民研究员从历史的角度把科学解释分成拟人说、机械说、嵌入说三种类型。本文直接引用了该研究成果中的“拟人说”、“机械说”两部分,特此说明并致谢。
[2 ] [4 ] 黑格尔. 小逻辑[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21 - 220.
[3 ] 舒炜光,邱仁宗主编. 当代西方科学述评[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78.
[5 ] 黑格尔. 逻辑学:上卷[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64.
[6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64.
[7 ] 马克思. 1844 年学哲学手稿[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85.
[8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 根据朱光潜先生的译文改动.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9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96.
[10 ] 列宁全集:第32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84.
[11 ] [12 ]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35 - 124.
[13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83、561、557.
[14 ] [15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3 - 24.
[16 ] [17 ]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12、78 - 79、85.
[18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0.
[19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21 -222.
[20 ] [21 ] [22 ] [23 ] 恩格斯. 辩证法[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3 - 304、304、305、306 - 307.[24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2.7 3 第1 期

 

下一篇:返回列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