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道德的形成一个由它律到自律的过程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2
一、利益机制: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
八十年代初,日本学者干石保对青年工人的工作积极性状况进行了调查,他在调查报告中指出:影响中国工人劳动热情的最大障碍,是相关系数呈负值的以下四项,即“比别人的工作差很多,也不用担心被解雇”(相关系数为-0. 05432 ) ;“工厂即使出现赤字,也不用担心失业”(相关系数为-0. 07463 ) ;“比别人工作差,奖金也不会少拿”(相关系数为-0.0596);“工厂不盈利,也与自己的收入无关”(相关系数为-0. 03509)千石保《中国的劳动伦理》)。上述相关分析表明,在“大锅饭”的体制下,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看不到自己所付出的劳动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造成职工积极性不高,责任心差的根本原因。
解决这一间题,不是仅靠就能做到的。人们的自律精神的形成,首先必须有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就是责任与利益相互制约的机制。有了这种机制,就能以个人切身利益的得失来制约人们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因此,有的同志提出把利益作为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自觉的第一推动力的观点,我认为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离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去追求更高的境界,或者试图仅从观念形态入手去抓职业道德建设,就好比在空中建设楼阁,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理顺机制靠什么?当然靠改革。所以,坚持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是改善职工职业道德状况的根本出路。
二、制订规范:职业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中有一个通病,即所制订的职业道德规范缺乏岗位特色,术能量化可考。如“热爱本职、不怕脏累、保证生产、尽职尽责”,放到哪个岗位都一样,而且无法考核。而宝钢制订的职业道德规范,则有四个特点,一是体现了岗位特色;二是体现了创一流的要求即尺度的先进性;三是简化、易记、量化;四是有考核措施。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即宝钢的职业道德规范与岗位作业规范相融合对不对?我认为是对的。它从外部的强制入手,先给职工进行角色定位,明确不同角色的道德责任和职业纪律,然后再培养道德自觉,完全符合职业道德形成中,从外部到内部,从它律到自律的规律。
在去年八月召开的冶金政研会第三次年会上,刘淇部长提出,冶金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爱岗敬业,其实质,是使职工牢牢树立起“质量第一”的观念,并保证这一观念在职业行为中的落实。在这里刘淇部长只为我们提出一个制订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必须适应岗位多样化的特点,有多少个岗位就应有多少个规范,而且其内容要细微具体、量化可考,这样才有可操作性。
三、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需要实施全方位作业
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却不是靠思想政治工作“单打一”能够实现的,而必须纳入企业的双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全方位作业。其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四条作业线。
一是管理。职业活动,特别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通常是在管理工作的实施中得到强化的管理工作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例如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明职业纪律,奖励克尽职守者,处罚有失职行为的人等。正因为如此,企业的管理工作才必须以人为本,实行“两手抓”,既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服务,又为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目标服务。
二是教育。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指的是对职工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道德灌输,如讲课、学文件、讨论等,这是一种结构型的教育。它与管理工作相配套,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三是传播。职业道德的传播,是一种非结构型的活动。它在无为中实现有为,无治中达到有治。让职工通过大众传媒中所表述的人和事,自己悟出做事做人、立业立德的道理。例如一篇好的作品,其中并没有道德说教,但文中人物在道德上的审美性和高尚性,却给人以深刻的感染。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候,得到的不仅是享受,而且在价值观念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是舆论引导。职业道德约束是非强制性的约束,它诉诸从业人员的廉耻心.靠舆论的压力去维护。因此,持之以恒的正确的舆论引导,也是职业道德的养成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职业道德的提高:一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过程
在利益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态度,只是低层次的责任感。这种行为被个人利益制约着。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我们不能忽视这种低层次的责任感.因为它是职业道德大厦的基础但是,我们也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高层次的责任感即道德觉悟,它是人们通过职业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已在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深刻认识和深厚情感,其中,渗透着行为主体的荣辱、美丑、善恶、是非观念,渗透着行为上体的自我道德评价。我们要把职工低层次的责任感逐步引导到更高层次上去,从而形成职业良心。职业良心是出自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与热爱,而产生的强烈的道德追求和自律精神。它的价值目标超越了自身利益的狭隘境界,体现的是牺牲和奉献精神。
上一篇:浅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及其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