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一)设置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是揭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景,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也要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索欲望;也帮助指导学生理解和领会课题结构以保证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判断、选择和探索,避免盲目瞎猜的无效活动。情境包括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推理情境等,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条件,进行不同的情境设置。在新知识呈现之前,教师可对单元知识结构作概括性介绍,即用具体、形象的语言,用最基本的常识性概念来勾勒单元整体的轮廓(包括新知识的大致特点,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等),从而使学生发现单元整体的特点,对新知识获得,总的印象,并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价值,产生学习的动机。如在学习轴对称的作图时,刚上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一个实际的问题:北江边上同侧的两个村庄(如图),
  
         要在江边上建—个水塔,水塔应修建在什么地方,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为了做到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严格按“科学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用事先准备好的语言,由浅入出境深、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最近发现区”。在课堂的黄金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要及时掌握反馈,加强效果回授,对未听清之处给学生以二次补授,及时扫清障碍、解决疑难,将学习上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深入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认识活动过程经常伴有疑问、猜想、困惑、感到棘手、紧张地沉思、期待、争议、讨论等,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深人领会教材内容,在认识上既有量的积累和增加,又有质的飞跃和升华。为此,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起投石激浪的作用。例如,在复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不是直接问学生;“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而是采用“由问”:“为什么房屋的金字架要造成三角形而不造成其他形状呢?”从而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领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性质。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处理。提问要问得“准”,问得“精”,问得“活”,果断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真正搔到痒处,切实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懂一点,晓一类,通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