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教学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在初中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解应用题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对几何问题中的一些以命题形式出现的证明题分不清条件和结论等等。为什么会产生这类现象呢?原因当然是众多的。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懂这些问题中的数学语言的意义,特别是不理解数学语言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句的重要作用。对于在初中阶段如何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人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 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加强练习
        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常常忽视数学语言中的某些字或词,例如在学习“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定理时,学生常把“两组”当作“两条”,把“对边”看作“边”等,也不注意“分别”这一关键词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根据这一实际,通过变换数学语言中字、词,让学生来比较,分析一下变换前后的数学语言的异同,加强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可提出下列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 两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2) 两条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3) 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思考、举例说明,就能加深对关键字、词的理解。
        (二)注意讲清数学语言的字义词意
        在数学语言中,每一个字,词都有着确切的意义,不会有含糊、意义重复或多余的字、词。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在教学中,就应该采取语文教学中的那种“咬文嚼字”的方法,讲清每一个字词的意义。
如初一代数里列代数式一节中经常遇到这类问题:“X比Y大a”,这是表示两数的差,这个“比”是一个连接词,而“X与Y的比是a”则是表示两数的商,这里的“比”是一个名词,同一个“比”就有着不同的意义。又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把“增加了”和“增加到”搞混了,关键是不能准确地把握住“了”和“到”的不同意义:“增加了”后面的数是净增数,不包括原数,而“增加到”后面的数指净增数与原数的和。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这些字、词的独特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突出关键的字,词的作用。如列方程中的“是”是关键的,于是就要突出“是”字作用,一般都是根据“是”字前的条件与“是”之后的条件相等,即可列出方程,这里的“是”为关键的字,它表示“相等”的意思。这类关键的字词,在应用问题中常见的如“多”、“少”、“快”“、慢”、“同时”“、提前”、“共”等,它们都是列方程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