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新教材的推广,数学的教与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思想。我认为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以及新教材的编排特点等方面去正确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
         例:在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关于“合并同类项”一节的教学中,我将问题情境设为:
        同学们,我们来做几个简单的数学题:
         1. 5个人加4个人等于?2. 5斤苹果减4斤苹果等于?3、 5个人加4条狗等于?4、 5斤苹果减4斤梨等于?
 同学们纷纷回答,第一题等于1个人,第二题等于1斤苹果,但是第3、4题同学们非常疑惑,不知怎么回答,此时老师及时总结,在肯定前面两题答案正确的基础上,并对后两题作了详细的讲解:“同学们,前题之所以能算出来,是因为他们的单位是一样的,故能相加减,而后两题的单位不统一,则不能相加减。”顺便我就把我事先写出的一个多项式“”展示给同学们看,并把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比喻成刚才四个问题中不同的单位,同学们此时很快就找出了哪些项是具有相同性质的项。我就马上借此对同学们说:“像这样7xy与-4xy; ; 具备所含字母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我们把他们叫做《同类项》。从而同学们对“同类项”的定义的理解很轻松且牢固,并且马上就有人说:“7xy与-4xy合并得3xy;合并得;合并得”, 于是同学们在我还没讲怎么合并同类项的情况下便争先恐后的说出了 “”合并后的正确答案。还有人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作出了个全面正确地归纳总结。由此我觉得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创设教学情境,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同学们的学习带来水到渠成的作用。
        二、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例:在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关于列“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打折销售”一节的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利用周末到服装店进行关于服装打折销售的社会调查,了解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
         一件衣服标价498元,以7折销售后仍然获利110.6元,请问该服装的进价是多少元?(提示:利润=销售价-成本)
         由于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社会调查,所以能很快的找出该题的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顺利解答。然后我又让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出一道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各组同学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各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都一一得到展现。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深切体会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针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创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