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品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左丽娟 时间:2014-10-15
学生进行了思考,并经过讨论,认为这种牙膏原来出口处的直径是5毫米,推出新包装后出口处的直径改为6毫米,这样可得,原来出口处的直径与推出新包装后出口处的直径的比为5∶6,所以,原来出口处的半径与推出新包装后出口处的半径的比也为5∶6,而原来出口处的面积与推出新包装后出口处的面积的比为则为(5×5)∶(6×6)=25∶36。又因为小红在牙膏推出新包装的前后每次均挤出1厘米,因此可得,小红在牙膏推出新包装的前后每次挤出的牙膏的体积比为:(25×1)∶(36×1)=25∶36。因为在推出新包装时一支牙膏可用36次,因此可得,推出新包装后这支牙膏可用的次数则为:36÷36×25=25(次);或为:36×25/36=25(次)。 
        三、注重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1、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据此,我在教学中把数学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知识)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可以驱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我先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了解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2、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方法。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和特别的思维方法,只有养成数学思维方法,人们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突出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例如这样一题“有一个四位数,个位与千位上两个数字的平方和等于13,十位与百位上数字的平方和等于85,千位数字减去个位数字等于百位数字减去十位数字,若从该数中减去1089,所得的数仍为这四个数字组成,但顺序正好相反,求这个四位数是几?这道题目用一般方法进行求解难以下手,就是用方程求解也显然较为麻烦,因此我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求解。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又帮助学生去承担起责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我还努力尝试让其中每个人(包括学困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受到轻视或压制。真正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主动探究”旨在将学习由学习者枯燥的听、记转化为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探究解决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