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应用意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培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标准》在各学段的具体目标中强调“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结合现实情境感受……”、“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能找出生活中的……并进行交流”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一、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完整表述“数学问题”。
        [教学片断链接1]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拔萝卜》,见右表。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运算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怎样的问题该用加法来解决、怎么样的问题该用减法来解决,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模型,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二、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正确理解“算式意义”。
        [教学片断链接2]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小熊购物》
        1、出示情境: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小熊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付多少钱?
        2、学生独立列式完成。
        3、交流,重点交流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写的方法:3×4+6或者6+3×4。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充分表述3×4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加上6?整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充分表述算式的意义:3×4是每个面包3元,小熊买了4个面包,再加6是它又买了1瓶饮料。)
        4、在这个算式里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算式意义的理解,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得出在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运算顺序。)
        5、巩固练习 :7×3+5;50-4×5;7+6×2。(在运算过程中如果还有运算顺序错误的出现,就再让学生结合情境来完整表述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再来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的道理。)
        通过创设与实际比较相近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算式意义的表述,让学生感受到了每一个算式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运算过程都蕴含着一个生动的数学小故事,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也有着各自的理由。通过引导学生对算式意义的表述,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运算顺序,亲历了运算顺序得出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能很自然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三、搜寻生活情境,让学生创意表达“乘法口诀”。 
        [教学片断链接3]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3的乘法口诀》
        师:你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来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一句口诀吗?先自己选一句说说吧。(学生自主选择口诀编小故事。)谁能把你的小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选的口诀是三七二十一,一个三角形有3个角,7个三角形就有21个角。
        生2:我选的口诀是三三得九,教室里一排灯管有3根,3排灯管就有9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