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训练 促进思维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素云 时间:2014-10-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数学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语言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说算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说理,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问题。如练习时教师出示题目后要引导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说出算法和依据。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计算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如何使学生在计算时做到又对又快呢?要培养这种思维的灵活性,就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例如:学生刚开始口算9+4=13(凑十法);根据“160÷40=4”很快能说出1600÷400=4,12000÷4000=4(根据商不变性质); + =( ),  +0.75=( )(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教学中要让更多的学生动脑、动口,参与到学习中来,做到人人参与。教师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说出算法和依据,这样把学生想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对性质、概念、算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学生经过观察讨论说出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在计算这类式题时就能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
        二、说思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题教学应着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探求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因而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表述解题思路,既是发展思维也是发展数学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说解题思路时,一个方面要根据题意确定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要组织好语言,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如:把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零件锻造成长9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米?这道题的算式为6×6×6÷(9×8)。为什么这样列式?这就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要求长方体的高,必须要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与底面积,用“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底面积根据题意可以求出(底面积=长×宽=9×8),长方体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大小相同,因为把一个正方体零件锻造成一个长方体,虽然形状变了但是体积大小不变。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6×6×6,所以求长方体的高的列式是6×6×6÷(9×8)。通过让学生有条理地说解题思路,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了应用题的题意要求,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三、说相关条件,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把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通过一个条件能说出与其有关的其它条件,组成网络,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根据“一条公路,已修的与未修的长度比是5︰3”这一条件,启发学生说出:①未修的长度与已修的长度的比是3︰5;②已修的长度是未修的 倍;③未修的是已修的长度的 ;④已修的长度是这条公路总长的 ;⑤未修的长度是这条公路总长的 ;⑥已修的长度比未修的多 ;⑦未修的长度比已修的少……这么一说,使学生对“比”与“分数”的关系、单位“1”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得更深刻,使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