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方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海芳 时间:2014-10-15
例如,在学习“10 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 ~ 3 ~ 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l”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 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 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 个O,第二行要求摆的△比。多2 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O,再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OOOO
        △△△△△△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 个△,是由与O 同样多的4 个△和比O多2 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牛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筹,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面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乍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人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卧调发展起来。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设汁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物体的分类时,我设计了你说我摆游戏,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物体,并巩固位置的知识。儿童在玩中自然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完成有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