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造林技术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1.5截干造林
  由于春季多风干旱,气温偏低,大多数造林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所以栽后地上部分失水较多,加之苗木根系受到一定损失,以及风吹摆苗木使土壤透风,根系一时难以恢复,水分供应不足,地上部分蒸腾量大,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致使苗木枯萎死亡[3]。因此,生产中应大力提倡截干造林的方法,减少树木地上部分蒸腾,促进地下侧根生长,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经济林树种一般不截干,而是定干,针叶树一般不截干,尤其是油松,如果截干,则破坏生长点,导致苗木无法生长。截干高度一般不超过10~15 cm,山杏、山桃可适当截高一点,20~30 cm,有利于树形的形成,提早挂果。
  截干造林应注意事项:一是截干时不要使苗木茎干破裂扯起茎皮,以免影响发芽生长;二是截干时要把露在地面上的茎干培土堆留出2~3 cm,以免风干,一直等到幼苗顶出土时再扒开土堆,也可常年不去土堆,既可闷芽,又可防止兔啃。
  1.6栽前浸根
  裸根幼苗的根系细弱,起苗后很容易干枯死亡。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选用良种壮苗,可选用一、二级合格苗木,其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其次,尽量采用随起苗随栽植的方法,减少苗木根系水分的蒸发,缩短起苗到栽植之间的时间。对经过假植、长途运输的苗木,在造林前1d浸水24 h,若失水较重,可延长浸水时间2~3 d,能有效补充苗木失去的水分,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另外,裸根苗在栽植前用100~300 mg/kg ABT3号生根粉迅速蘸根或蘸泥浆,用固体水、保水剂等其他保水物质处理,也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1.7抚育管理
  常言道:“三分栽,七分管”,在苗木栽植后到成活,还需要一个缓苗期,从地下生根到地上部分加速生长直至成林,对水分、养分需求较大,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维修集水坑穴、修枝抹芽、施肥灌溉等抚育措施,以免除杂草侵害,改善土壤结构和蓄水保墒条件,促进植株成活和生长,通过幼林抚育,幼苗成活率可提高10.7%,年生长量可提高13.8%。
  2成效分析
  2.1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
  几年来,通过采用以上抗旱造林技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工程、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抗旱造林一次获得成功,成活率在90%以上。
  2.2促进林木生长
  抗旱造林不仅提高了成活保存率,而且促进幼树生长,在苗高、地径、主根长、根茎比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平均生长量要高出1倍以上。其缓苗快,能迅速适应造林地环境,幼树早期生长迅速,幼林郁闭也能提早1~3年。
  2.3降低造林成本
  采用抗旱造林技术降低造林成本主要体现在造林成效上,开始造林时,抗旱技术要增加造林成本20%~30%,但高出部分通过提高造林成活率,使单位面积林木省去了反复补植、重造成本,从而使造林成本大大降低,一般来说,可以节约2~3倍的造林费用,而且造林地条件越差,效果越明显。
  3小结
  (1)由于生态比较脆弱、气候异常、连年干旱,特别是春季干旱缺水,虽然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积极研究探索,在造林中采取一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干旱问题仍然是困绕林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需要继续研究推广新的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实效。
  (2)当前,基层林业技术人员较少、任务重,深入基层宣传林业生产技术的机会较少,群众缺乏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自觉性,使很多适用、实际、实效的抗旱造林技术难以全面推广[4]。
  (3)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和一项公益事业,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通过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林木生长量等方式,彻底改变林业生态效益的滞后性、间接性、公益性。在工程造林施工中,扩大抗旱造林规模,提高科技应用含量,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抗旱造林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如果能够在今后的林业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所以采用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有助于林业生态效益最大化。
  
  4参考文献
  [1] 郭学望,包满珠.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4.
  [2]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 祁生文.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配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9):6-8.
  [4] 孙丽昕.秋季造林应推广根苗抗旱造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