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心态及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伟昌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健词:市场经济 就业指导 自主择业  
   论文摘要:本文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出发,指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关健不仅在于开拓毕业生窝求信息网络,还要注重专业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禽求相结合,从而使大学毕业生由国家分配逐步走向市场自主择业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根本变化
    1.业生就业政策逐步放开搞污从五卜年代初开始形成的高等学校学生培养费全部由国家承担、些业牛全部由国家以指令性计划分配当国家干部的“统包统配‘·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统包统配”制度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主要是政府对毕业生分配统得过死包得过严,影响了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2、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逐步由单纯的管理型向管理和服务型转变。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各地方人事部门还成立了人才交流中心,其中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不仅如此,在原来供需见面的基础上还开办了人才市场,作为常设机构为广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经常性服务。把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直接推向人才市场。
  3、毕业生就业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租赁经营制、股份制、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制等,企业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在用人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挑选和聘用自己需要的人才,也可以拒绝接受自己不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扩大了用人自主权,使毕业生就业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就业环境。
  二、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现状
  近年来,不少学业有成,踌躇满志,准备走上社会大显身手的学子们,一走出校门就高不成,低不就地饱尝了择业的千辛万苦。突出的供需矛盾,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据有关部门对北京、上海、天津等15个城市的22所高等院校的1682名应届毕业生调查表明,93.5%的学子对就业形势不感乐观。“学生们走出校门能顺利就业吗?”这种担心并非完全是杞人忧天。当前,大学生不良的择业心态主要有:
  (I)期望过高心态。部分大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就应该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供需双方可以自由选择。有的学生说:“我愿意去哪里,就选择哪里,谁也管不着”。“海阔凭鱼跃,天大任我飞。”这反映了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制度改革要求过急,期望过高,看不到改革是一个过程,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目前的就业政策。
  (2)强求平衡心态。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就业应绝对公正。就业不太理想,就抱怨:“市场规律的公平到哪里去了?”这反映出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强求平衡择业心态,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不现实的认识。
  (3)追求实惠心态。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关心的是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怎样、奖金有多少、住房状况如何、地处市区与否等。这体现了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观上追求实惠的价值取向。

  (4)懦弱自卑心态。部分大学生面对突至而来的毕业就业,面对不可避免的职业选择,宿手宿脚,不敢展示自己,前怕狼后怕虎,消极等待,听天由命。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心理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被动依赖、懦弱自卑问题。
  (5)自高自大心态。部分大学生认为:一本文凭在手、不愁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将自己禁锢在象牙塔内,自以为高人一等,对自谋职业不屑一顾,似乎精通十八般武艺,什么工作都不在话下。在职业选择上虚荣心极强,好说大话、空话,一味自我标榜。这反映在部分大学生择业观中仍存在自高自大的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初探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育,从经济学角度说,就业指导是优化人力资源分配的一种手段;从社会学角度说,就业指导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一项必要工作;从教育学角度说,就业指导是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分内工作。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高校教育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