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造林技术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王小红 唐黎辉 陈永强

  摘要总结了岐山县五丈原林场抗旱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其取得的成效,以为干旱地区造林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成效;陕西岐山
  
  近年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造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岐山县五丈原林场在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经验,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1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1.1适地适树
  在生物界,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适地适树”就是这一规律在造林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做到“适地适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实现科学造林的基础。 树种选择不当,不仅影响成活,而且影响生长发育和效益发挥,造林时使‘地’和‘树’有机辨证地统一起来,才能使树木发挥最大的潜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针对五丈原林场造林地的实际,土壤水分缺乏是限制造林成活与否的限制因素。由于不同的立地条件水分含量不同,科学区划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做到乔、灌结合,针、阔并重,以乡土树种为主,经济树种与生态树种合理搭配。立地条件差的以侧柏、刺槐等耐干旱树种为主;立地条件较好的可适当发展一些经济树种,使该树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选择适宜当前及今后发展的侧柏、刺槐、花椒、油松、元宝枫、杨树、柳树等树种为主要栽植树种推广栽植,彻底改变传统的不划分立地类型、不搞混交和树种搭配、造林地“一刀切”、不讲质量,千篇一律栽植同一种树种或只栽一两个树种,或者山上刺槐、川塬杨树的落后树种选择方法。
  1.2提前整地
  造林前先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改善幼林生长环境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提前整地可以积蓄水分,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同时还能够改变林地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使土壤熟化,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以通过光照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使整地时间提前半年,也可以在前一季或前一年的雨季整地[1]。根据造林作业区自然条件和多年造林经验,整地方法以蓄水保土、最少破坏植被为原则,采取中鱼鳞坑整地,规格为60 cm×40 cm×40 cm。
  1.3容器苗造林
  在干旱瘠薄的浅山区,受侵蚀的沟坡、梁峁等条件差,常规树种难以成活的地带采用油松、侧柏容器苗造林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改革,栽植时撕破容器袋底,或去掉容器底,保持土坨完整,入穴深度以超过容器袋口1~2 cm为宜,侧方用土压实,并覆盖1层细土,容器苗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一般侧柏高44%,油松高22%,油松、侧柏容器苗造林无缓苗期,成活保存率高,造林初期生长快,效果十分明显,容器苗已完全替代其裸根苗造林。2001年五丈原林场九龙山狼儿子沟进行的人工造林工程,采用两年生移植侧柏容器苗造林,平均成活率高达98%。
  1.4覆膜造林
  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的 小气候[2]。近2年来,通过对比试验发现,覆膜造林比不覆膜造林成活率可提高15%~20%,新梢和地茎的高、粗生长,比不覆膜造林提高1.6倍和0.8倍。
  覆膜方法: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栽时把穴(树坑)整成浅锅底形,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盖上地膜,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覆土宽及厚约4 cm,苗木根茎与地膜之间覆土略厚,约有6 cm,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形成一个倒伞形,可使雨水尽快地渗入土壤中,增加土壤温度,防止蒸发,减少杂草丛生。如果苗木根茎处覆土过薄,土壤表面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热气集中顺着苗木根茎蒸发而出,会直接灼伤针叶树小苗的根茎部输导组织和形成组织,致使幼苗茎部形成环状腐烂枯死。如果造林前先浇1次水,栽植后再浇1次水,然后覆膜,成活率更高,一般可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