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森林防火管理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荣琴 时间:2015-01-02
  3.3加强扑救队伍建设,构建扑火力量体系
  从同安区的林情和火灾发生的特点、规律来看,要实现科技型、质量型灭火,必须走“专业、半专业为主“的专业化路子,逐步建立起1支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任务明确、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专业扑火队伍。在力量组成上,要努力形成以地方专业扑火队为基本力量,武警森林部队为突击力量,其他队伍为支援的国家森林防火力量体系;在建设思路上,要坚持基本力量、突击力量和支援力量分类指导,分类建设,突击重点,整体推进。
  一是成立森林消防专业队。同安区除了各镇(街、场)、村建立民兵扑火应急分队、机关扑火应急小分队、义务扑火队伍与当地驻军共建扑火突击队外,2003年还成立了1支由18人组成的森林消防专业队,属常设机构,常年聘用,由区防火办直接管理,工资经费由区财政负担。这支队伍成立后,经过军事化训练和扑火知识专业培训后,成为全区扑火的主力军,能及时、有效扑灭初发火和一般的森林火灾。二是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同安区共有护林员131名,从2005年开始,财政每年投入100多万元,把季节性护林员转为全年聘用,并建立护林员管理考核机制,严格考核。三是备足灭火物资。在灭火中,往复式灭火水枪比较适合在同安区的山地上使用,具有使用灵活、经济、效果好的特点。因此,2006—2007年全区分期分批将复式灭火水枪配备到各镇(街、场)和每位护林员,同时建造扑火物资储备仓库,购置风水灭火机、灭火弹、油锯、铁扫把等灭火器具,进行储备。
  3.4采取措施,强化野外火源管理
  野外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4]。要把野外火源管理措施落实在火灾发生之前。同安区从抓好野外生产和非生产用火入手,狠抓野外火源管理。一是制订野外用火有关规定,严格野外用火审批,规范农(林)事生产用火,做到“六不烧”,即未开设合格防火线不烧、未组织足够的人力和打火工具不烧、森林火险三级以上天气不烧、没有用火负责人和监督员在场不烧、傍晚和夜间不烧、不经批准不烧。区防火办对批准用火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用火安全。对农事生产用火的,采取“疏、堵、导”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积极向林区农民提供优质、方便的农事野外生产用火服务,把农民所需的生产用火,利用低火险时段,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防范的用火,将其疏导出来,消除大量的火灾隐患。二是加强护林员管理。同安区护林员实行区监督指导,镇(街、场)具体管理模式。区防火办建立移动手机信息平台和手机定位管理系统,及时向护林员发送火险等级和护林防火管理信息,通过手机定位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实时监督护林员巡山护林情况,充分发挥护林员在护林防火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巡查,消除隐患。在防火期内,区防火办经常组织森林公安、林业执法、森林消防专业队,深入林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开展森林防火专项检查活动,查处违章野外用火。护林员在各自责任区内,积极开展巡山护林工作,纠正违章野外用火,消除火灾隐患。高火险期和重大节假日,加大巡查密度。在高火险期的中午、傍晚是防火的重点时间段,要做到中午时段不下山,死看硬守,确保万无一失。
  3.5加大森林防火经费投入
  除把森林防火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外,还要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投入。严格管理和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一是分期投资,建设林火电视远程监控系统。从2002年开始,分3期投资,共投入近500万元,建设野外电子探头22个,监测中心1处,能实时监测到90%火灾易发区的林地,并与市级监测中心联网,形成1个监测系统,同步运行,同步观测。二是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化建设。从2005年开始,同安区实行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化,1 km投入2万余元,按照工程建设要求,进行公开招投标,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统一聘请工程建设施工监理,对营造的各个工序和后续3年的抚育管理,进行全程跟踪监理,确保合同的有效实施和林带营造的数量和质量。2005—2008年全区共投入资金近300万元,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41 km。三是森林火险预警台的建设。2007年,同安区投入近13万元,建设森林火险信息预警台21座,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的森林火险三、四、五等级,分别用黄、橙、红3种颜色,在森林火险预警台上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森林火险信息,并根据区政府制订的《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实施细则》,各相关部门做出相应的响应行动。
  3.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如生物防火林带、森林消防通道、林火监测点、灭火物资储备仓库、灭火机具、灭火运输车辆等。加大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投入,并加强对生物防火林带后续的抚育管理,促使尽早郁闭成林,发挥应有效益。加快森林消防通道建设步伐,政府应加大投入,尽快启动森林消防通道建设项目,建设森林消防通道路网,为森林消防提供便捷快速的通道。
  3.7以人为本,促进林区和谐稳定
  不能片面强调火源管理而忽视群众利益,要从单纯的火源管理转变到维护林区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上来,处理好林农利益,杜绝蓄意纵火。
  3.8利用现代科技,加强森林防火应急机制
  努力提高扑救森林火灾紧急救助能力。利用卫星监测、视频监测等现代科技手段,与护林员人工地面巡查,构筑起全天候、立体式的森林防火监测网络,从而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3.9加强对森林火灾肇事者的责任追究
  提高火案的查处率,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加大对森林火灾肇事者的打击力度,尽量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
  
  4参考文献
  [1] 姚树人,文定元.森林消防管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 陈存及.森林消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3] 陈存及.生物防火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4] 刘克彦.关于开展林场防火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