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财政支出特征及财政政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红旭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公共财政 特征 稳健财政政策
    论文摘要:现阶段我国要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就必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样才能提高财政支出效率,降低财政支出成本。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特征,提出施行稳健财政政策以及注意事项。 
  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综合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特征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是政府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分配模式。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建设财政”模式相比,公共财政具有以下特征: 
   
  1 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所谓社会公共需要,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它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提出的需要。具有突出的特征:一是整体性,它由所有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提出的共同需要,而不是由哪一个或哪一些社会成员单独或分别提出的个体或局部需要。二是集中性,它要由整个社会集中执行和组织。三是强制性,它只能依托政治权力、运用强制性的手段,而不能依托个人意愿、通过市场交换行为来实现。因此,社会公共需要实质上就是不能通过市场得到满足的需要,或者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必须由政府来提供的需要。 
   
  2 立足于非赢利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行为主体,其行为的动机是利润最大化,它要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牟利的目的。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其行为的动机不是也不能是为了取得相应的报偿或盈利,而只能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己任。财政收入的取得要建立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筹措资金的基础上;财政支出的安排要始终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宗旨。也就是说,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完全调节的地方,财政一般不得介入,以免妨碍公平竞争,浪费国家财力;只有在市场机制调节不到或调节不好而影响社会整体利益的地方,财政才有介入的必要。 
   
  二、我国要推进稳健的财政政策 
   
  近年来在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十六字方针下,对经济发展中的结构不合理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等进行了卓有成效地解决,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 
  1 用于“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财政部门安排了142亿元资金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6亿多种粮农民享受到实惠。同时,财政部门还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等事业发展。2006年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并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8.88%的县(市、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