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土壤及其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雄主 华陈意 时间:2015-01-02

  2.5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是构成林木生物量的基本物质,在林木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有20种左右。碳、氢、氧等元素自于空气和水中,其他养分元素都依靠土壤补给。氮、磷、钾、钙、镁、铁等在林木器官中含量多,土壤中含量也较丰富,通称为常量元素。硫、锰、铜、锌、硼等在林木及上壤中含量均少,通称为微量元素。林木各种器官含氮量为0.1%~0.3%,缺氮量时其根、茎、叶生长均受到抑制。森林土壤表层全氮含量一般为0.1%~0.3%,速效氮更少。林木组织含磷0.1%~0.2%,缺磷时则生长停滞,干形发育差。森林土壤磷含量多在0.02%~0.10%,速效磷含量为0.5~50.0 mg/kg。林木组织中含钾0.3%~2.0%,钾对树木生理有重要调节功能,贫缺时会严重削弱树木抗逆性。森林土壤中全钾含量为2.5%~5.0%,速效钾含量20~200 mg/kg,有效钾含量20~200 mg/kg。微量元素是构成树木体内酶、维生素及生长激素的成分,并直接参与代谢过程,是树木正常生长发育不能缺少的。土壤中这些元素含量低,但能满足林木需要。
  上述这些营养元素在天然林中依靠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积累与循环,进行自我调节供应林木需要,未见天然林因某种养分不足而使生长受严重抑制的现象。但在人工林中,特别是短轮伐期的速生丰产林,生物量移出林地多,轮伐期短,养分积累与循环失调,会导致林木养分不足,生长减缓。北方平原杨树人工林、南方杉木、桉树人工林常见缺少氮、磷而生长受挫,因此林地施肥成为速生丰产林培育的必要技术措施。
  2.6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由土壤溶液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二者相对数量决定的。一般用氢离子浓度来反映土壤酸碱性,并用pH值表示。当pH值=7时为中性,pH值<7时为酸性,pH值> 7时为碱性。土壤水溶液pH值一般为4~9,但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异。山地土壤类型多为酸性,平原土壤为中性或碱性,森林土壤除少数类型外多为酸性。土壤酸碱性分级:pH值<4.5为强酸性;pH值=4.5~5.5为酸性;pH值=5.6~6.5为弱酸性;pH值=6.6~7.5为中性;pH值=7.6~8.5为弱碱性;pH值>8.5为强碱性不同林木对土壤酸碱性有不同适应性,这在育苗、造林、特别是引种外来树种时更要注意它们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土壤酸碱性对林木生长影响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有效性而间接影响于林木。土壤pH值还可通过微生物影响有机物的分解和固氮作用的强度。此外,土壤酸碱度还会影响土壤营养元素的化学形态、溶解度及土壤保持养分的性能。
  3森林土壤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森林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特性及其管理的应用基础学科。林业要发展,林地生产力要提高,很重要一点就是以森林土壤学为指导,根据土壤特性与林木生长关系,在生产中采用适宜的技术。现就造林、森林经营及林区上应用土壤的实践作一简述。
  3.1在造林中的应用
  在绿化造林和速生丰产林培育中,从树种和造林地选择(适地适树)、造林前整地方式、幼林抚育乃至成林后的施肥灌水,都需根据土壤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立地类型是造林设计中落实技术措施的基本单元,无论山区或是平原都根据土壤某些属性如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质地等择其要者作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因子。在造林中树种选择是关键环节,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生态特性与土壤条件相适应的树种,以获取最大效益。江南地区杉木是主要造林树种,但它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上才会有达到高产。北方平原造林树种有杨树、刺槐,但它们生态特性各异。杨树好水肥,并能充分发挥其速生优势;刺槐抗逆性强。因此,在水肥条件好的土壤上栽植杨树更为合适。造林前整地可以改善土壤透水性与通气性,易于幼树根系扩展,有利于成活与生长,是一项重要的造林措施,但各地要因地制宜。江南山地多为花岗岩风化物上形成的红黄壤,其质地松散,易于流失,全垦整地会导致大量养分流失,造林前整地以穴状为好,避免全面整地。淮北平原林地有大面积砂姜黑土,质地黏重,板结紧实,新植幼树根系难以伸展,采用大穴整地效果明显。黄泛平原宜林地多沙质潮土,肥力贫瘠,同时造林苗木较大,非常适于大穴或撩壕整地(深宽约1m),这样可扩大幼树营养范围,增强水分保蓄能力。各地营造速生丰产林养分耗用多,林地又多贫瘠,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树木生长需求,适时施用化肥。
  3.2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对有林地中幼林的抚育间伐,成过熟林的采伐利用及天然次生林的改造,都需根据土壤立地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普遍良好,幼树密度多达10万株/hm2以上,相互挤压,生长受到抑制,亟需疏伐抚育,但限于当前人力物力,不可能全面实施,只能选择土壤立地条件好的地段进行抚育疏伐。我国各林区分布有大面积天然次生林,它们所在的土壤条件不同,生长各异,应根据土壤肥瘠分别采用隔带补植目的树种、去劣留优或封山育林的改造措施。成过熟林的采伐可导致采伐地土壤及小气候的剧变,影响日后森林恢复,因此不同林分采伐方式选择是很重要的。通常土壤肥力好的林分采用皆伐,伐后人工造林;肥力差的采用渐伐方式,伐后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更新;综合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
  4参考文献
  [1] 李庆逵.我国土壤科学发展与展望[J].土壤学报,1989,26(3):207-216.
  [2] 赵其国.九十年代的土壤科学[J].土壤通报,1992,23(1):17-20.
  [3] 罗汝英.森林土壤学:问题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22-240.
  [4] 杨承栋,张万儒.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有机物质的研究[J].土壤学报,1986,23(1):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