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生猪养殖现状调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惠芳 孙彩英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宜兴市生猪养殖现状,分析影响生猪生产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生猪发展对策,以促进养猪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猪;养殖现状;江苏宜兴
  
  春节迄今,生猪价格一路下跌,加上玉米价格上涨,养殖效益面临双重挤压,生猪养殖户亏损面持续扩大,猪粮比价连续10周跌破国家设定的6∶1的生产盈亏平衡点,进入红色预警区间(5.5∶1),严重影响养猪业的效益,阻碍生产发展,挫伤养殖积极性。为此,深入宜兴市养猪业进行调查,寻求对策,找机遇,谋出路,确保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
  1生猪生产现状
  1.1节后生猪价格不断下跌
  据调查,至2010年3月末三元猪收购价由春节前的12.4元/kg下跌为10.4元/kg,下跌16.1%;普通猪由11.0元/kg下跌为8.4元/kg,下跌23.6%,跌至近4年来猪价最低点。近4个月CPI指数调查显示,猪肉消费环比指数2009年12月、2010年1、2、3月分别为103.2%、98.2%、97.5%、94.2%,3月比2009年12月下跌约9个百分点,比1月下跌4个百分点。
  1.2饲料价格涨幅快,成本高
  2010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由此带动饲料粮价格的不断上涨。据调查,4月稻谷价格收购已达2.66元/kg,比3月涨10.8%;玉米价格4月上旬为2.10元/kg,比春节前涨6.1%,比去年同期涨51.4%;麸皮价格1 700元/t,比春节前涨26.8%;鱼粉价格15 000元/t,比春节前涨22.9%,比去年同期涨92.3%,涨幅最高。据测算,每头肉猪的饲养成本高达1 020元左右,比年前增加13.3%。
  1.3效益降低,亏损面不断扩大
  生猪价格连续下跌,饲料价格涨幅快,养殖效益面临双重挤压,目前猪粮比价在4.2~5.2∶1之间,已经连续10周低于国家发改委设定的6∶1的生产盈亏平衡点,处于红色预警区间(5.5∶1)以下,出售1头猪规模户亏损在130元左右,散养户要亏损300元左右,严重影响养殖积极性,阻碍生产发展。
  2影响生猪生产与发展的不利因素
  2.1影响价格稳定的因素
  (1)能繁母猪存栏偏高,产能过剩。生猪养殖经历了2005、2006年的持续低迷,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加之高致病蓝耳病疫情的暴发,导致生猪存栏急剧下降,引发猪价高位运行。2007、2008年,国家的调控政策及时出台救市,对能繁母猪进行补贴,使母猪补栏很快甚至过快,在2007年末全市能繁母猪存栏1.67万头基础上,2008年末、2009年末分别达到2.27万、2.17万头,分别比2007年增加35.9%和29.9%。能繁母猪存栏偏高,势必造成市场产能过剩而影响市场的价格稳定。
  (2)节后市场消费趋淡,影响猪肉市场回暖。春节是城乡居民对猪肉的消费旺季,然而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改变使猪肉的消费趋淡[1]。一是许多居民消费习惯是节前大量腌制猪肉,节后购买量偏少;二是人们消费结构改变,减少猪肉消费,增加对牛羊禽肉的消费需求。三是集团消费能力削弱,如学校总数和学生逐年缩减,2009年比2008年分别减少5.8%和4.5%。
  (3)规模化养殖扩张迅速,生产量过多。2007、2008年国家对能繁母猪实行补贴、保险等措施落实到位,养殖户得到诸多实惠,诱发规模化养殖扩张迅速,直接导致生猪生产量急剧增加。据调查,至2010年3月底存栏1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达116家,比2009年初增加15家,增长14.8%。
  (4)外地猪占领市场,猪价上行乏力。生猪养殖有散户与规模化养殖之分,散户养殖的生猪大多数在本地市场销售,而规模化养殖的生猪则流动性较大[2]。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寻求的不仅仅是本地市场,更多的是大中城市市场的开拓,如宜兴昌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的猪大多销往上海,上海永谊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的生猪销往常州、苏州等地,本地市场供应不足,必须依靠安徽、河南等外地生猪调节补充近60%,外地猪价比本地猪便宜5%~20%左右,由此造成本地猪价上行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