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汪国莲 谢忠谊 陈明 徐文静 高明洁

  摘要:阐述了淮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淮安市蔬菜产业新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淮安   
  我国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发展中的高增长带动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从保障城市供应的篮中小菜发展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作物,远高于水果、油料、棉花、烟草、糖料的产值[1]。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达1 793.33万hm2,总产量6.7亿t,人均占有量已达410 kg。
  淮安市地处苏北平原,交通发达,属暖温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水源充足,是比较适宜种植蔬菜的地区之一。淮安蔬菜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战略而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淮安蔬菜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市种植业的第一支柱产业,至2008年底,已达10万hm2,总产量320.7万t,总产值36.32亿元,已成为江苏省的重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2-4]。如何充分利用淮安优越的地理区位、适宜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来实现淮安市蔬菜产业的新发展,是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现就淮安市蔬菜产业发展作一探讨。
  1发展现状
  1.1蔬菜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九五”以来,随着全国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淮安市蔬菜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全市的蔬菜播种面积为3.33万hm2左右,总产量仅100万t左右,蔬菜产品基本上是自给自足,进入全国市场和出口的商品量很少。200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已达10.94万hm2。2004年,在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淮安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情况下,淮安市的蔬菜种植面积仍保持相对稳定,达9.67万hm2。设施栽培蔬菜发展尤为迅速,2008年全市各类设施蔬菜面积达2万hm2左右(其中,日光温室面积533.33 hm2,大中棚面积1.93万hm2),比1990年增长约350倍。
  1.2蔬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十五”以来,淮安市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着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全面推动蔬菜产品质量提高。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全市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己达4.93万hm2,经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达143个;已制定蔬菜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49个,基本形成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覆盖齐全、内容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建成了7个市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蔬菜生产基地普遍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同时市农业技术指导推广服务部门定期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蔬菜产品质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蔬菜产品的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1.3区域蔬菜种植特色化明显
  近几年,淮安市金湖、涟水、淮阴、楚州等蔬菜栽培主要县(区)不断加快区域特色优势蔬菜新产品的引种栽培步伐,目前全市特色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53万hm2左右,并基本形成了五大特色区域:一是淮阴区、清浦区以黄瓜、辣椒为主的日光温室、大棚设施栽培蔬菜生产区域;二是淮阴、涟水以豆类、胡萝卜、朝天椒、浅水藕等为主的出口加工蔬菜生产区域;三是楚州区渠北以包菜、花菜、梅豆等为主的粮套菜、菜套菜生产区域;四是金湖、洪泽、楚州区渠南等沿湖荡地区以荷藕、蒲菜为主的水生蔬菜生产区域;五是盱眙县山区野生特色蔬菜生产区域。淮安市蔬菜种植凸显区域化、特色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4龙头企业拉动能力显著增强
  以江苏海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淮安市天益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蔬菜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拉动能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的蔬菜加工企业已初步实现“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企业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农业、定向收购,年加工蔬菜总产量约7万t。蔬菜加工主要以保鲜、脱水、速冻、调理、腌渍等为主,涉及荷仁豆、胡萝卜、青刀豆、结球甘蓝、西兰花、菜豆、田藕、榨菜等10多个蔬菜品种。如淮安市天益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出口的荷仁豆、胡萝卜、青刀豆等蔬菜保鲜加工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地。江苏海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绿康”牌速冻保鲜芦笋、青豆、荷仁豆、甜玉米等大宗农副产品畅销亚洲和欧洲市场,企业并获得美国HACCP和欧盟注册认证。
  1.5蔬菜产业流通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淮安市蔬菜商品市场日益活跃,全市现有各类蔬菜大小批发市场30多个,以清江蔬菜批发市场、淮海农副产品市场等较大型批发市场为主下联市区及各县的小型农贸批发市场,最终连接各地镇(乡)、街道小型集贸市场蔬菜供应点,市场网络已初步形成。同时,随着淮安市“农改超”进程的加快,蔬菜配送公司也开始发展壮大,为蔬菜市场体系增添了新的活力。另外,蔬菜加工企业的基地以公司为依托,以农民经纪人为桥梁,采用“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或贩销组织(包括个体贩销大户)+农户”等几种形式直接或间接收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稳定的市场流通体系。
  2存在的问题
  2.1标准化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服务落后,加工规模小
  淮安市蔬菜虽然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质量不高,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仍需进一步加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销售运作模式有待完善和普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淮安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千家万户随意种植,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出名牌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落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薄弱,为产业服务的科研、技术推广以及信息咨询、产品标准制定、产品质量认证等,尚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龙头加工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规模偏小,蔬菜的产后整理、包装和蔬菜加工业仍然是整个产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淮安市蔬菜产业的升级。
  2.2蔬菜科技工作上投入严重不足
  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蔬菜生产技术集约化程度高,要求菜农有较高的科技水平,但淮安市除少部分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外,大部分地区的蔬菜生产仍以传统耕作为主,种菜技术较为落后,管理粗放,与江苏省第二蔬菜种植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蔬菜生产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技术问题不断出现,如土壤连作障碍、根结线虫病、大棚土壤盐渍化、季节性毁灭性病虫害加重,以及蔬菜采后处理和产地储藏技术手段缺乏等,无一不困扰着广大菜农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但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集成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滞后,已明显地制约着淮安市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产业将向环保、方便、创汇、保健的方向发展,即蔬菜生产趋向环保科技型、蔬菜加工贮藏趋向方便实用型、蔬菜产销趋向出口创汇型、蔬菜消费趋向保健营养型。在“十一五”期间,淮安市蔬菜产业必须紧紧围绕“菜”字做文章,集中精力把“菜”的各个工作的环节联系起来,认真研究发展蔬菜产业的每个细节,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从业者素质,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以提高质量、发展加工和扩大出口为重点,努力提高组织化、科技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增强淮安市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淮安市蔬菜产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