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凤保 时间:2015-01-02
  摘要秸秆覆盖还田能养地增产、保墒、调地温,是增加农业生产后劲的一种新举措。介绍了小麦秸秆覆盖还田的主要作用和覆盖还田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秸秆;覆盖还田;作用;技术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就是夏季作物在适时播种、定苗、中耕和施足肥料的基础上,将小麦秸秆粉碎后直接撒于大豆、棉花、玉米的行间,利用夏季降水和田间高温有利条件,就地沤制覆盖秸秆,达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目的,是秸秆还田的一种主要方式[1]。该项技术投入少,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1小麦秸秆覆盖还田作用
  一是促进作物增产。夏播作物生育期期间,经过炎热的夏季,过高的地温不仅加剧土壤蒸发,也不利于发苗壮棵。秸秆覆盖后,可有效地调节地温,减少蒸发,促进苗期发育;同时改善了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作物产量。覆盖秸秆的玉米穗粗增加0.3 cm,穗粒数增加12.8粒,千粒重增加8.3 g、产量增加3.6%;大豆单株分枝数增加0.2个,单株粒数增加2.7粒,百粒重增加0.2 g;产量提高5.8%。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夏播作物自播种至封垄,田间水分消耗以棵间蒸发为主,秸秆覆盖还田后,土表覆盖的秸秆既能增加降雨入渗,阻挡水分向上扩散和蒸发,又能减少太阳辐射而引起的土壤水分的汽化和棵间蒸发,有效地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据试验,夏玉米拔节期0~10 cm降雨保墒率提高6.6%,储水量增加0.41 mm,土壤含水量增加0.31%。三是提高土壤肥力。小麦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有机质,使土壤有机质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和积累,而且秸秆分解时所产生的有机酸能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弱酸溶性磷酸盐,提高其有效性。同时每50 kg麦秸含氮0.25 kg,含磷0.1 kg,含钾0.3 kg,按覆盖还田3 750 kg/hm2计算,增加土壤纯氮含量18.75 kg/hm2,纯磷含量7.5 kg/hm2,纯钾含量22.5 kg/hm2。另外,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使微生物数量增加,活动增强,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使土壤供肥能力得到加强[2]。四是保护耕地。采用秸秆覆盖后,在大水漫灌遇到暴雨时,减少了地面径流,减轻了水流冲击和水渗实作用,增加了土壤的疏散度,防止了地表板结;杜绝了因焚烧秸秆对表层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的破坏;因土壤肥力提高,蓄水保墒效果好,很适宜蚯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利于土壤进一步熟化[3];抑制了杂草的生长,秸秆覆盖还田后,由于减弱了土壤表层的光照强度,影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加之秸秆对杂草的机械压抑作用,从而抑制了杂草的发芽率和生长势,减少了田间杂草的生长量和生长强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