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廉洪喜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条纹叶枯病在丹东地区的发病状况,分析了病害重发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丹东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症状;重发原因;防治对策;辽宁丹东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携带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引起的病毒病害,该病被农民称为水稻“癌症”,苗期发病可造成全田稻苗枯死,出穗期发病时穗部畸形,成粒数减少,严重影响水稻产量[1]。丹东地区水稻面积近6万hm2,为辽宁省主要优质水稻商品粮基地。水稻生产是该地区主导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肆虐给该地区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仅2006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面积就达4万hm2以上,灰飞虱发生量之大、带毒率之高、病害流行之快、水稻受害之重,实属历史罕见。水稻平均减产10%~20%,其中减产30%~50%的稻田约2.5万hm2,个别地块甚至绝收,损失稻谷约10万t,直接经济损失近1亿元。因此,探讨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加强该病的防治,对促进丹东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1发生症状及流行规律
  水稻被条纹叶枯病毒感染后全生育期均能发病,以秧苗期和分蘖期发病较重,病毒在寄主内的潜育期短,而后期感染的植株,症状轻微。苗期发病,初在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细长柔软并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呈“假枯心”。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初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粳稻和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病株常枯孕穗或抽穗畸形,结实很少,形成“假白穗”。孕穗末期气温下降,田间又开始发病,抽穗后穗小苍白色,主梗和小枝扭曲畸形,穗颈脆嫩、易断,均为瘪粒。感病品种在灰飞虱刺吸后不会马上显症,一般有1~2周的潜伏期,丹东稻区第1次显症高峰约在6月下旬,第2次发病高峰约在8月上中旬出现。
  2重发原因
  2.1气候原因
  暖冬气候现象,有利于灰飞虱的多发。研究结果表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冬春几个月的气温和灰飞虱的越冬密度相关。冬春低温,灰飞虱越冬密度下降,发病轻,反之则将是大发生的预兆。2005年12月平均气温为比历年平均气温高2 ℃;2006年1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平均气温高1.5 ℃;2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平均气温高2 ℃;3月平均气温比历年高1.5 ℃。导致越冬代灰飞虱基数特高。根据系统调查,灰飞虱的越冬代密度(1月26日至3月24日)平均为22头/m2。1代若虫高峰期虫量400头/m2(6月20日至7月9日),是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的200倍[2-3]。由此易见,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越冬的稻飞虱数量也不断增多,特殊的气候条件为稻飞虱的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品种抗病性差
  抗性育种的实践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抗病性方面籼稻、陆稻>爪哇稻>粳稻>糯稻[4];经鉴定,辽宁地区推广的粳稻品种多对条纹叶枯病表现感病,尤其是2005—2006年,丹东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中辽9052、富禾70、辽粳9号等对条纹叶枯病都高度感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