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运粳23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顾国洪 邓九胜 季忠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武运粳23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水、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为武运粳23号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运粳2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武运粳23号(原名运2645)系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米质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年2月28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14),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该品种株形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较好;叶色中绿,叶片夹角小,茎秆坚韧有弹性,抗倒性中等;穗粒结构较协调,有效穗数315万~34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8~155粒,结实率92%以上,千粒重26.5 g,株高98 cm,全生育期159 d,与武运粳7号相当。
  1.2产量高
  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9 249 kg/hm2,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9.1%,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897 kg/hm2,较武运粳7号增产9.8%。2009年金坛市水稻万亩示范区核心区平均产量为11 521.5 kg/hm2,高产田块产量达12 801.0 kg/hm2。
  1.3米质较优
  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该品种整精米率62.6%,垩白粒率28.0%,垩白度4.4%,胶稠度84.0 mm,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1.4综合抗性较强
  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2007—2009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4.9%(感病对照3年平均穴发病率60.55%)。
  2栽培技术
  2.1培育壮秧
  2.1.1机插壮苗指标。秧龄12~20 d,叶龄3.0~4.0叶,苗高12~18 cm,白根多且盘根结度好,秧苗地上部百苗干物重2 g以上[1]。
  2.1.2精做苗床。建立通气式苗床,于落谷前15 d进行干整水平后排水露田硬板,畦宽140~150 cm,畦沟宽30~40 cm,深10 cm,四周沟深15 cm,畦面要求达到“平、实、光、直”。
  2.1.3播种技术。适期播种,一般5月25日左右播种,最迟不宜超过6月10日。视接茬情况掌握“宁可田等秧,切莫秧等田”的原则,移栽大田用种量37.5~45.0 kg/hm2,每盘(58 cm×28 cm)落谷100~120 g;秧田与大田比例1∶100,移栽大田备塑盘375张/hm2;床土培肥每75 kg过筛细土(土粒粒径≤5 mm)中匀拌0.8 kg壮秧剂;播种前严格进行种子处理和药剂浸种,播种盖籽后用幅宽160 cm的无纺布居中覆盖,四周用土块压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