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毒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朴福万 时间:2015-01-02
  5综合防治措施
  5.1选用抗病毒的优良品种
  选用抗病毒的优良品种是防治病毒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5]。由于马铃薯可被多种病毒侵染,难以育成兼抗各种病毒的品种,应根据当地主要病毒病害种类,有针对性地选育抗该种病毒病的品种。在中原二季作和南方二季作地区,采用秋、冬季留种;西南混作区,采用高山留种等措施,对减轻马铃薯病毒病也有一定效果。
  5.2利用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技术,生产脱毒种薯
  所有的马铃薯病毒都能通过薯块传播,种薯是生产中大多数马铃薯病毒病害的最初侵染来源,因此采用脱毒种薯是目前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最先进、最有效的途径。一是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马铃薯种薯生产采用块茎繁殖,其繁殖系数低,生产速度较慢,而且在繁殖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毒病和其他真菌、细菌病的再侵染。因此,目前我国东北、西北、内蒙古、西南等高海拔、高纬度地区,以县为单位普遍建立了4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即网室生产原原种—原种场生产原种—种薯生产基地生产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二是加强脱毒种薯生产田的栽培管理,防治病毒再侵染。选择气候冷凉、地势开阔、有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作种薯生产田,周围至少500~600 m内不能有马铃薯一(下转第195页)
  (上接第186页)
  般生产田或其他马铃薯病毒的寄主,如苜蓿、烟草等。催芽可提前出苗,苗壮,苗齐,增加每株主茎数,促进早结薯和成龄抗性的形成。春播播期尽量提前,整薯播种。切块播种时,必须严格进行切刀消毒。为了获得更多小薯,种植密度一般为10万株/hm2左右。采用大行距小株距的播种方式,播种时结合施肥施放防蚜颗粒剂。合理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氮,以防茎叶徒长而延迟结薯和植株成龄抗性的形成。从蚜虫出现开始,每隔7~10 d喷施1次灭蚜药,每次以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喷施。在苗高10~20 cm、现蕾期、开花期各拔除病株1次。逐垄检查,发现病株连同新生块茎、母薯彻底拔除,小心装袋,带出田外深埋30 cm。提前收获可获得更多幼嫩小薯,并可避免病毒传到块茎。较早毁灭茎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晚疫病菌和已感染的病毒传到块茎。刈蔓在蚜虫迁飞高峰后10 d进行,再经10 d左右收获。
  6参考文献
  [1] 吕文清.植物病理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
  [2] 南京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上、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3] 王树安.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4] 门福义,刘梦芸.马铃薯栽培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中国马铃薯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