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斯琴 左永红 时间:2010-08-17
内容摘要正确处理普通、职业教育的关系,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明确职业教育的方向,搞好办学定位;深化职业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拓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立足以地区服务为核心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计划,保证聘用质量,完善管理秩序;实行中专、技校、职业高中一体化职业教育的管理,变横向管理为纵向管理,变三级管理为二级管理,变行政性管理为经营性管理等,是解决包头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 键 词
包头;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历经“创业—辉煌—下滑—回升—又低落—再攀升”这样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路程。它的起落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整个教育发展现状战略调整、劳动就业市场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包头市中等职业教育同全国一样,其招生也呈下降趋势。这既有全国性大气候的影响,也有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包头市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头市原有中等职业学校47所,其中职业高中 13所,有教职工1 265人,在校生9 116人;劳动技校17所,有教职工1 301人,在校生6 178人。全市现有中专17所,其中职工中专8所,教职工352人,在校生13 000人;普通中专9所,教职工1 206人,在校生13 855人,其中市属中专12所。包头市中等专业学校大都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是计划体制下,由一些部门、行业、大中型举办并管理的一批面向本部门、本单位培养人才的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使包头市的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加健康地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各个职业学校也在市政府的政策鼓励下,积极开展与企业以及区内、外的大学联合办学,还积极开展产教结合,开办校办工厂、公司,不但增加了职业学校的经费来源,而且也为部分学生提供了实习场所,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为企业、社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了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市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职业教育,初步建立起了布局合理、专业配套、管理、运转灵活、职前职后沟通、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在包头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职业教育呈滑坡趋势。1993—1998年,是包头职业教育的鼎盛时期,部分职业学校如财经学校、电力学校、轻学校、商业学校、粮食学校等的新生录取分数线相当于自治区重点的分数线。但自 1998年以来,包头的职业教育开始滑坡,职业学校的平均录取分数降至280分左右。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后,包头市职业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又降至标准分180分左右,实际录取分数线更低,就连曾经辉煌一时的学校如不降分也招不满学生。
  2.有效需求不足,供给不优。从上看,职业学校历来是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经济的调整而波动的。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着眼就业,强调职业定向性,培养技能型、技艺型人才;而社会要求兼顾就业和发展,强调职业适应性,注重通用职业能力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它要求职业学校改变学校本位的办学模式、过于学历化的办学倾向、固定而不灵活的长学制、严重滞后的专业教学设施,以及呆板陈旧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优质的教育供给与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变化了的多样化职业教育需要。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供给不优是制约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
  3.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与人事计划控制之间的矛盾。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展,应该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专业确定了,学校就需要招聘该专业的专业教师,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师。但是职业学校的人事调动是由有关部门的计划控制的,各职业学校教师的编制也是有限的。
  4.“一专多能”或“能文能武”的职业学校教师不多。目前包头职业学校师资中存在的较大问题是“一专多能”或“能文能武”的教师不多,即许多专业课的教师动手能力不强,文化课教师不懂专业知识。而实际上,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否做到“一专多能”或“能文能武”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的发展。

  二、包头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包头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既带有普遍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关系的认识模糊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由于政策的原因,一直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了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的教育,缺少社会结构的研究和分析,使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滞后。
  解放初期,我国的职业教育逐步受到重视,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到“文革”时期,许多中等专业学校被停办,校址被占,职业中学则被一扫而光。1976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为2:1,比例严重失调。“文革”后,为了缩短由于“文革”所造成的与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拉长的距离,全力发展普通教育,培养精英分子,而忽视了职业教育,从而使我国的职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我国由于技术人才紧缺和为了缓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又一蜂窝地上马职业学校,有的地方没条件便“创造条件”建职业学校,把普通教育学校改为职业学校或实行“一校两制”。当时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行的是没有升学机会的就业前准备教育,是终结性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就业岗位的需要量,这种终结性教育模式和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矛盾发展的结果就是就业岗位高文凭化,要想找一个满意的工作就得有大学文凭。因此,90年代中后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演越烈,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读普通高中以便以后考大学。实在考不上大学的,家长宁愿出巨资送孩子出国也要读大学。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每况愈下,成了“学业失败者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普通教育的地位也就不可同日而语。
  过去,我们得出这样一个启示,即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必须认识到它们两者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具有同等地位,缺一不可的,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职业教育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差异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者的地位不一致也在培养模式上显示出来。由于普通教育实行的是继进性模式,学生上普通高中后还可以进大专、上本科、读硕士、攻博士等,这正好迎合了当前的岗位文凭高移的需要,加之近两年大学招生人数迅速增加,普通高中的“含金量”不断提高,进入普通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进了大学。而职业教育实行的是终结性模式,上了职业学校似乎是断了上“正规”大学的路,尽管从 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也多是到大专层次。这样就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学生,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而现在,我国要实现科技进步不仅需要大量的中层劳动力,而且还需要大量的高层劳动力,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许许多多的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这种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的竞争。包头提出以科技产业为龙头,对高、中级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较大。但据市劳动局的权威人士说,包头市企业什么样的人都有下岗的,就是高级技工几乎没有下岗的。
  包头市的高级技术工人相当缺乏,由本地区培养年轻的高级技工已经成为包头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需要。据了解,现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提出要办本科班,但未被批准。这就或多或少地说明有些人的观念还未真正转变过来,他们的思想还未完全从普通教育中脱离出来,高瞻远瞩地看待整个教育,始终认为职业教育的地位应低于普通教育。不能否认,职业教育实施本科层次的教育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但如果职业教育的地位得不到提高,那么这些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三)文化课与技能课处理上的偏差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各类职业学校到底是以文化课为主还是以技能课为主?这仍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以技能培训为主,为经济发展培养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或实际操作人员,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人一辈子可能会从事多种行业的工作,即使不改行,也需要知识的纵向更新或横向扩展,要适应这种知识的更新、扩展就需要有较扎实的文化课基础,因此,认为职业学校应以文化课为主。而事实上,职业学校的学制、课时与普通高中一样,不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因此,如何建立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如何合理的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育实习进行三元整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的质量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中坚力量。能否很好地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成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包头中等职业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善的状况,如学历达标率不高,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失调,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兼职教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及教师来源渠道单一,专任教师对口状况差等。

  三、解决包头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怎样解决包头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包头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本文拟提出以下对策。
  (一)要正确处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两者的关系和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
  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首先要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而要有竞争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使之更适应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懂管理、善经营、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第二,要突破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专科层次限制,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或试办高职的重点大学进一步试办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根据地方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只有当中等职业教育满足了地方需要才能得到地方的支持,有了地方的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第四,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对职业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应着力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解释有关职业教育的概念、常识及问题,招生时向学生及家长作宣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社会解释职业教育的专业、术语、教学模式,积极推介职业教育典型经验,使社会公众不断加深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最终使他们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视同仁。
  (二)明确职业教育的方向,搞好办学定位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得更直接、更紧密。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方向。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培训目标的定位。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证明,打造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人才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立足点。
  2.专业设置的定位。各学校要瞄准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要积极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打造精品专业。
  3.办学层次的定位。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对多方面、多层次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能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


  (三)深化职业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聘用、聘任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拓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不管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普通高校毕业生、普通高师毕业生,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只要具备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资格条件,就可以加入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来。
  2.立足以地区服务为核心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计划。由地区职教培训中心根据本地区各个学校存在的问题、学校和专业变化的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与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制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其定位应以服务地区、服务各级职业学校为宗旨,以适应地区未来职教的需要为依据,以、严谨的可行性论证为支撑。
  3.保证聘用质量,完善管理秩序。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有关管理职能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为主动,多方面细致了解,选择时一定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标准和必须具备的特殊技能来衡量,既要明确职责,落实待遇,又要严格考核评估,决不能放松管理。
  (四)实行中专、技校、职业高中一体化
  中专、技校、职业高中都属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方面具有诸多的共性,这就使得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实行一体化管理具备了可行性。实行“一体化”管理有如下优点:第一,不但可以使各种职业学校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而且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市计委、规划委和劳动局了解本市的发展趋势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地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专业设置、培养层次等。第二,职业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市、区劳动部门和行业协会帮助解决职业教育的师资以及各种职业学校的实习场地等问题,从而解决前面所述的各种矛盾。第三,职业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市、区劳动部门和行业协会促进职业教育中知识、技能的更新,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可以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协助学校和解决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推荐问题,同时,控制各招收外地的打工者,从而解决职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第四,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等。
  当然,实行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目前技校是由市劳动局出资办学,绝大多数的职业高中则又是由区政府出资办学的,如果统一划归市教育局管将涉及几个亿的固定资产问题,真正执行起来较为复杂和有一定的阻力。其次,由于目前各区的职业高中均由区政府拨经费,一旦实施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不利于提高各区的办学积极性。因此,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思想虽然较为理想,但实施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以区为单位,实施各区的“大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即在管理体制上成立职业教育中心并对所属分校进行统筹管理;在管理机制上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一校注册,多校上课;在学制管理上采取灵活的弹性学制;在教学上实行立体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师资共享,教育设备、设施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鼓励学生一专多能,早日成才。
  实施“大职业教育”的可取之处在于:(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学生如努力学习就可多掌握点知识技能,按时或提前毕业,如不努力学习就得推迟毕业,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内在的学习动力,进而改变职校学生学风不浓的状况。学风浓了其所学的知识、技能也就多了,学生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也就增强了;(2)通过分层分类的立体教学与课程模块化,使学生既能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又能学得更多的技能,从而达到“宽基础、重技能”的目标;(3)有利于资源共享。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光靠一所学校还是不够的,只有走“大职业教育”的路子,实行师资、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4)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使职业教育能通过自身的改革迅速地步入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而使职业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
  (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
  1.变横向管理为纵向管理。把实行横向管理的年级组变为实行纵向管理的模块组。每个模块组包括几个相近的专业,这样做有利于各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学生的实习安排、就业推荐等,从而克服原来教研组长要负责本年级七、八个甚至更多专业的双证考、实习、选用教材等工作的缺陷,同时能较好地了解本模块组三个年级的教学情况,也更有利于统筹协调和进行教学评价。
  2.将执行部门和职能部门分开,变三级管理为二级管理。一般来说,各校各年级组与学校各处室是上下级关系。就教务处而言,以上各项工作都由教务处来执行,也由教务处负责检查督促,教务处既是执行部门又是职能部门。这从管上来说是很不科学的。职能部门与执行部门相分离,可使职能部门从繁琐杂事中解脱出来,同时也能调动执行部门的积极性;可使原来一个年级几个专业的横向管理为一个专业三个年级的纵向管理,从而不仅有利于立体分流改革的实施,而且有利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的选用、实习的安排指导等,还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变行政性管理为经营性管理。在我国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人们习惯于将学校教育视为纯消费部门,忽视了教育的产业地位和它在经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学校由国家经营,统一管理,没有任何自主权,因此学校本身的经营职能受到限制。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职业技术教育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许多学校逐步发挥了经营职能的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来筹措教育经费等,也通过向劳动力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来获得市场的对等回报。学校经营管理的内容因此日益充实和丰富。
  21世纪的经济与社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赋予职业教育意义深远的含义;建立学习型社会,普及终身教育,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正如吴启迪副部长在2004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讲的,只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等,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就一定会健康顺利地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Z].北京:法制出版社, 2005:13.
  [2]马树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3]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9.
  [4]翟海魂.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M].职业技术教育,2003,(5).
  [5]郑金洲.教育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6]梁中义,金含芬.七国职业技术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