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丘陵旱地小麦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娟 高九思 张建林 时间:2015-01-02
  3.3 盲目施肥现象严重
  部分地区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严重,不考虑土壤类型及小麦需肥特性,误以为肥料施得多,产量就高。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生产力不稳,农产品品质下降,从而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种植成本大幅上升、品质下降、种地效益下降等负面问题的出现,也给化肥农业带来挑战,大量化肥的使用也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3.4施肥方式不当
  肥料撒施、表施、浅施现象严重,造成肥料挥发、流失或难以到达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不仅使肥料投入成本升高,养分投入结构也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生产水平的提高。
  3.5 忽视微量元素肥料的投入
  微量元素是小麦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小麦缺少某种微量元素,轻则生长不良,重则严重减产。近几年,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不少地方的土壤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现象,尤以缺锌、硼、锰等较重,因此适量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也是当前小麦施肥中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4 旱地小麦施肥技术
  4.1 施足基肥,适当追肥
  旱地小麦没有灌溉条件,追肥难以发挥肥效,因此旱地小麦施足基肥和种肥非常重要[1]。旱地增施有机肥是小麦增产的关键,有机肥既可供小麦的营养,又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蓄水保墒能力。旱地小麦基肥一般施有机肥37.5~60.0 t/hm2,化肥折合纯氮75~120 kg/hm2、五氧化二磷60~105 kg/hm2。旱地小麦一般用硫酸铵75 kg/hm2或磷酸二铵150 kg/hm2作种肥。旱地小麦一般不追肥,但也可根据雨量和产量水平,留部分氮肥追施,以免前期用肥量过大而造成苗期旺长,中后期又脱肥而使分蘖大量退化,浪费养分。旱地小麦如果追肥就要早,可于越冬前深追化肥[2]。
  4.2 掌握施肥深度
  施肥深度导致旱地小麦花后旗叶衰老进程的变化,施肥过浅和施肥过深其旗叶生理代谢平衡被破坏,引起旗叶过早衰老。试验证明,旱地小麦施肥深度以20~40 cm为好,在这个深度范围内施肥,既可延缓花后旗叶衰老,又使产量提高。因此,在旱地高产麦田应提倡肥料适度深施(20~40 cm),以获得高产高效[3]。
  4.3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具有肥源广、成本低、养分全、肥效长、有机质含量高、能改良土壤等优点,它不仅能促进当年增产,而且能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旱薄地有机质含量低,增施有机肥是小麦增产的关键。但有机肥养分含量低、用量大、肥效慢,当小麦亟需某种养分时,还必须以化学肥料作补充。增加氮、磷肥的投入,实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扩大有机物质的循环基础。增加农田有机物质投入,建立良性农田生物循环机制,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生化活性。确保化肥利用率,走用养结合、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以达到增加有机养分投入、减少化学养分投入的目的。
  4.4 氮、磷肥配合施用
  旱地薄田多缺磷,一般施磷肥的增产作用大于施氮肥的增产作用,而且氮、磷肥配合施用,互作效应显著[4]。因此,旱地小麦施肥必须氮、磷肥配合,并加大磷肥的比重,氮元素与磷元素的比例一般以1∶1为宜。如以尿素和过磷酸钙计,每施1 kg尿素,要配合施用4 kg过磷酸钙。
  4.5 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
  旱地小麦由于没有水浇条件,追肥效果差。可以把全部肥料,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在耕地时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施肥深度一般控制在30 cm左右。实践证明,旱地小麦将全部肥料作底肥一次性施足,效果比后期追肥好。但冬前麦苗可能呈现旺长趋势,应注意控制冬前小麦群体。
  4.6 储备性施肥
  在旱地低产麦田,常年土层厚的旱地在较大的施肥量范围内,随施肥量增加小麦产量也会提高。因此,为提高地力,所施肥料除满足当季小麦生长需要外,还应使土壤养分有所盈余;新开垦的旱薄地应尽量多施肥料,特别是磷肥,待地力提高后再适当减少施肥量,以降低成本。
  5 参考文献
  [1] 罗鹏,祁峰,汪庆昌,等.谈谈小麦施肥的原则[J].种业导刊,2007(4):22.
  [2] 姜孟辉,张拴庄,薛世川,等.肥料合理调配对土壤养分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S2):286-289.
  [3] 李根林,王应君.豫东潮土地区肥料深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6):76-78.
  [4] 黄寅玲,冯晓鸽,陈海录.小麦平衡施肥技术[J].种业导刊,201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