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套录中文图书数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洪铭 时间:2014-06-25
  2.7记录来源的著录
  该字段是必备字段,包括记录来源的标记、编制数据的机构、将数据转化为机读形式的机构、修改原始书目记录/数据的机构以及发行纪录的机构。该字段套录到馆后应该保留,套录数据时,依据《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的有关规定,原有字段保留,再添加一个801字段,将新添字段的指示符的“0”改为“2”。例:801#0@aCN@bNLC@c20090218801#2@aCN@bGXG@c20090608这样才可以准确反映出该记录的来源,表示该书目数据是由国家图书馆(NLC)于2009年2月18日编制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GXG)于2009年6月8日进行了修改。
  
  3 提高图书套用数据编目质量的几点建议
  
  3.1职业道德的教育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搞好专业工作的前提。编目的实质是全面正确地揭示图书的内在与外在特点,让读者透过记录认识图书并能加以利用,记录的质量直接影响图书的利用率。图书馆人员面对繁琐枯燥的编目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敬业爱岗,以高度的责任感,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一定要专心致志,全面、真实、准确地揭示图书的特点。图书馆工作环环相扣,编目工作更讲究团体协作。编目人员要有全局观念,不能把编目工作看成个人的工作,必须认识到个别环节的出错有可能影响全局的工作质量。
  3.2加强合作和交流,协调工作
  首先,是与书商及时沟通。将本馆的编目规则分发给合作书商,使他们有章可循。在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其次,是编目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学习。最突出的表现在多卷书的处理上,因为此类书籍有时不能一次到馆,或者即使一次到馆,却被分成不同批次分编,从而在不同编目人员的手中,极易造成漏查、错查。因此,在遇到同一系列的丛书、多卷书时,分编人员在仔细查重的同时,相互之间应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以保证套录数据的质量。由于编目人员都有各自的技术优势,彼此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全体编目人员的技术向全方位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
  3.3制定具有本馆特色的套录数据审校细则
  在套录外来数据时,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应依本馆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等制定各馆的套录数据审校细则。如我馆根据本馆的馆藏特色、服务对象,应制定出《普通中文图书套录数据审校基本要求》,详细地规定馆藏书目数据著录的详简级次、分类与主题标引的深度、索书号的分配等,并以此为根据对源数据的著录和分类加以适当修改,建立适合于本馆使用的书目数据库。在套录数据时,不能照搬照抄,应当根据本馆所制订的分类使用本、著录规则等适当加以修改。
  3.4业务能力的培训
  任何一个编目人员所受的教育都不可能是终极教育,编目员除系统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外语知识等,所以对编目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是必要的。继续教育可弥补学位教育的不足,是补充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有效途径。进行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应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针对编目人员业务方面的继续教育,应包括国内外联机编目培训班、网上资源编目培训班、各种分类主题标引培训班等。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强化编目人员的管理。编目员一定要经过各编目中心的执证编目员培训班的培训,才能独立完成标准书目数据制作及数据上传、下载工作,从而使本馆数据库书目数据更加规范。
  3.5更新软件并规范数据库
  各馆在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时,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和建库工作质量,符合CNMARC的标准,并及时对本馆使用的软件不断更新、升级。同时,对过去有数据库中的不规范书目数据最大限度地进行修改和弥补,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它关系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根基”是否牢靠。
  
  4 结论
  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使得编目工作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编目工作不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对馆藏文献进行一般的加工,而是在动态的环境中对文献进行知识整序,书目数据的套录成为图书编目发展的主流趋势,它的不断完善,将是未来图书馆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联机编目和馆际互借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修订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陈艳茹,杨雪绒.套录数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情报杂志,2007(10).
  [3]林帼贞,周清.中文图书套录编目探析[J].图书与档案管理,2006(3).
  [4]周晓红.中文套录编目应注意的问题[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