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广西期刊概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廖晓云 时间:2014-06-25

  [摘 要]民国时期广西出版了800多种期刊,这些期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有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些出版特征,在内容上反映了民国时期广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成为广西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期刊;广西;民国时期
  
  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广西的军政大权先后掌握在旧桂系军阀和新桂系军阀手中。在这38年间,时局多变,战争频繁,社会各派力量和团体纷纷创办期刊,表达政治意向、宣传政绩或传播思想文化及社会信息,广西的期刊出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 民国时期广西期刊出版概况
  根据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统计,民国时期广西出版发行的期刊达800多种(包括广西籍人士在外地出版的期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民国成立至1924年旧桂系覆灭,共出版期刊21种。辛亥革命后,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把持了广西军政大权,因政局动荡,无力也无暇发展文化事业,期刊出版无甚起色。1912年,广西都督府在南宁创办《广西公报》,标明“本报为官厅所设立,专以宣布中央、本省法令及发表各地政事,俾全省人民知所遵守为宗旨”。1913年,广西省行政公署教育司在桂林创办《广西教育杂志》。南宁、梧州等地的一批知识青年以及在外省的广西籍人士创办刊物宣传民主科学、马列主义,介绍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抨击封建保守的旧文化思想,如《广西留穗学报》《群言》《西江潮》等。此外,基督教传教者利用期刊作为传教工具,在梧州出版了《圣经报》《宣道报》《建道学生布道报》等宗教刊物,社会影响颇大。
  第二阶段为1925年新桂系开始统治广西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共出版期刊250余种。1925年,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新桂系登上广西历史舞台,20世纪30年代,他们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制定《广西建设纲领》,推行自卫、自治、自给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自”“三寓”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设,广西期刊初次获得较快发展。由于期刊是有一定出版时间的连续出版物,利于为施政服务,因此广西省政府、建设厅、财政厅、民政厅、教育厅、农工厅及民团等政府机关和部门大力发展期刊,登载有关法令、公报,宣传政见及政绩,如广西省财政厅主办的《广西财政月刊》,宗旨是“以财务行政状况公诸人民,予以参加研究及批评之机会,以期采集众长,使财政经济建立在巩固基础上”,开设了法规、公牍、论译、统计报告等栏目;广西民团干部学校同学总会主办的《正路》,“阐扬三民主义理论,指导同学会会员思想,指导乡村建设”,报道广西各地动态,讨论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经验。这一时期,广西出现了一批揭露帝国主义、宣传革命道理的进步期刊,如《火线月刊》《新动向》《南高月刊》等。同时,在“科学救国”的理念引导下,新式知识分子以启迪民智、普及科学、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创办了一批学术期刊,如《广西大学周刊》《国民基础教育丛讯》等。这一时期,由于广西省内政治相对稳定,新桂系当局重视文化教育,期刊的出版数量比旧桂系统治时期有大幅度增长。
  第三阶段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共出版期刊340余种,民国时期广西期刊的出版达到鼎盛。新桂系认识到只有对广大民众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国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爱国热忱,才能挽救中国。因此,在积极出兵抗日的同时,新桂系还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了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和学校以及不少官方或半官方、准军事的社会团体或事业单位,出版期刊以研究“抗战建国”诸问题为主,进行抗战宣传,扩大影响,此时,广西的期刊出版业发展迅速。在广西省政府大力提倡官办期刊,要求各机关、团体、学校编印定期刊物的背景下,各机关、团体出版的期刊有:《广西省政府公报》《建设汇刊》《基础教育》《广西统计季报》《基层建设》《广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广西贸易》等。1937年10月9日,新桂系在桂林组建广西建设研究会,以“根据三民主义及广西历年来建设经验,为适应对日抗战时期之需要,从事于广西省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建设问题之研究”为宗旨,创办了《建设研究》《时论分析》等期刊,对于研究广西建设、宣传广西政绩、团结进步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起到过重要作用。1938年12月,抗日救亡团体广西学生军创建,随后在广大城乡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成立之初到1941年解散,广西学生军先后出版了87种报刊,其中期刊有《广西学生军旬刊》《火车头》等,这些期刊在内容上紧密配合当时的形势和学生军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工作与学习、宣传动员群众抗日。抗战开始后,一大批从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沦陷区撤退出来的文化教育界人士,陆续到达桂林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活动,使桂林文化城出版业空前繁荣,仅期刊就出版297种,其中大部分是以抗战为中心内容的综合性期刊和文艺期刊,如《克敌周刊》《广西妇女》《野草》《文艺生活》等,这些期刊在宣传抗战必胜、鼓动广大民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知识需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阶段为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出版期刊190余种。抗战胜利后,新桂系支持蒋介石政权打内战,为了巩固统治、控制言论与文化,对进步期刊采取了严控、镇压的措施。另一方面,战时迁到桂林文化城的外省文化人士和文化机构,多数在战后撤走,许多在桂林出版的期刊也随之停刊。这两个主要原因导致广西的期刊出版转入低潮。这一时期,能够合法存在的只有政府机关和学校办的刊物以及一些政治倾向不明显的期刊,如广西省政府各机关恢复或新办的《桂政导报》《建设杂志》《广西建设》《广西公路》《广西文献通讯》《广西警察》等;民间文化机构创办的《新道理》《岭表论坛》《人民世纪》《大路》《黎明歌丛》等。这些期刊存在的时间普遍不长,其思想性、战斗性远不能与抗战时的期刊相比。
  
  2 民国时期广西期刊的出版特征
  2.1 编辑出版机构
  民国时期广西期刊的编辑出版机构众多,主要有下列四类:一是国民党及政府机关团体出版的期刊。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暨各部、军队、民团,广西省政府及所属各厅局以及广西建设研究会、民团周刊社等团体,是创办期刊的主力。二是校办、学生办的期刊。五四运动后,学生掀起了创办期刊的高潮,梧州、南宁、桂林等地相继成立学联,出版刊物,在外省求学的广西籍学生也创办刊物寄回广西。新桂系上台后,比较重视教育,兴办了各种新式中、小学堂和高等学堂及军事类、法政类、师范类、实业类专门学堂,各类校刊及学生办的刊物纷纷出版。三是中国共产党办的期刊,包括共产党办的和在共产党影响下办的期刊。第一次国共合作确定后,中共广西组织委派党、团员在国民党的军政机关团体任职,并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编辑出版刊物,中共地下组织以及红七军、红八军也积极创办期刊,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工作;四是民间团体办的期刊,含广西本地社会团体、知识分子创办的期刊和外来文化人士创办的期刊,后者以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出版的期刊为最。
  2.2 出版地点
  民国初期,广西期刊的出版地主要集中在梧州、南宁、桂林三个地区,其中尤以梧州为最,因为梧州是广西第一个商埠城市,邻近广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信息灵通,经济较发达,期刊的出版量也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期刊出版地以这三个地区为中心,向柳州、百色、郁林(现玉林市)、龙州等地辐射。新桂系执掌广西后,桂林取代梧州成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期刊的出版中心也随之转移到桂林,并向全省各市、县辐射。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