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晶 时间:2014-06-25
  论文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 关系
  论文摘要: 数字图书馆作为通过Internet连接的数字资料库群、读者浏览并利用信息的平台,它突破了时空限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资讯最丰富、最快捷地提供给读者使用,从而成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数字图书馆建设尚无法全面铺开,于是传统实体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仍需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试图为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工作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存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图书馆这一更为科学、先进的信息服务系统得以诞生。与传统图书馆迥然不同的是,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相互连接,及时地提供给用户使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显然,为用户提供更广泛、更先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突出特点。但是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数字图书馆建设之触角仍有局限:除了某些资金雄厚的高校馆和公共馆进行了相应建设外,尚无法整体推进、全面铺开。因此,图书馆核心工作仍然需要依靠传统图书馆的积极参与来完成。由此看来,在“数字图书馆”一词广泛流传的今天,认真分析研究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仍然颇有必要。 
   
  1.递进关系: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看,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蓬勃发展的必然。 
   
  图书馆自诞生以来,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乃至于数字图书馆的变迁,图书馆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在我国,公元前13世纪的殷商时代,王室就有了保存典籍的地方,其实这就是萌芽中的图书馆雏形。而到了汉代,建立收集藏书的“天禄阁”,编撰我国最早的藏书目录《七略》等做法则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已初具规模。盛唐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更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兴盛,当时曾建有著名的弘文馆、崇文馆等藏书室。从宋代到清代,我国古代图书馆进入了繁荣时期,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图书馆业的发展,《四库全书》的编撰完成应该说是我国古代图书最大规模的一次汇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封建文化日趋没落,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思潮日渐兴起,封建时代的藏书楼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走向解体,此时出现了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如1902年浙江徐树兰仿照西方公共图书馆的模式创办的古越藏书楼,1904年建立的湖南省图书馆等都标志着近代图书馆时代的到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图书馆时期。这时的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以卷册为单位的原始文献资料,而且要对所有收藏的知识材料进行加工,以满足读者的需要。显然,此时的图书馆除具有保存文化典籍、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社会教育职能外,还增加了信息的选择、传递、交流以及智力资源开发的职能。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大型知识库,即以分布式海量数据库为支撑,基于智能检索技术和宽带高速网络技术的大型、开放、分布式信息库群。它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静态书本式文献服务特征,实现了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创造出超时空信息服务的新面貌。 
  应该讲,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结果,即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做铺垫,便没有数字图书馆的今天;如果缺乏传统图书馆做依托,便没有数字图书馆顺畅运转;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的繁荣,便没有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既有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又有以此为基点逐步向前发展的递进关系。 
   
  2.涵盖关系:从图书馆服务手段看,数字图书馆集合了传统图书馆的核心内涵。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仅囊括其他信息资源供给单位诸如博物馆、档案馆的功能,成为公共信息枢纽,而且最根本的是其仍然包含着传统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服务的功能。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