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昱 时间:2014-06-25
  [论文关键词]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共建共享
  [论文摘要]从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特色定位,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认为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并整合与大众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启动的文化创新工程。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和农村适用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具有服务形式方便,灵活,服务内容雅俗共赏,投人小,见效快的特点。其站点直布农村,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人同等的文化教育权力,是农民接受文化科技信息的“绿色”通道。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项目,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实现他们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经。
    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节省经费、避免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互补等优点。图书馆要紧紧抓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建设这一契机,通过用户培训,业务指导,现场维护管理等措施,提高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尽快使共享工程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农民群众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
    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进步,而文化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继承,发展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构筑起更加显著的优势和更加鲜明的特色,是完成民族文化复兴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性建设。
    在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过程中,在共建共享的状态下,各方既是供给者,又是需求者,可供可求,既供又求,供求交互。应慎重,细致地分析大理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政治情况及社会各界对文化信息的需求情况,把文化资源这一数字化文献数据库做深、做细、做大,建成我们大理地区乃至全国的特色数据中心,形成自己的拳头产。
  1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特色定位
    文化资源建设的特色定位,应以原有信息资源的结构特征和特定用户群的信息需求为基础,以重点学科为导向,以资源共享分工为参照点,确定出自己的特色资源以及特色资源的发展优势和方向。在资源共享保障系统中,只要是独具特色的,就应该全面收藏,在内容上尽可能达到完备,在载体形式上尽可能多元化,在收藏方式上尽可能多样化。同时,还要有计划地进行特色资源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从而有利于特色资源信息的存储、传播、检索、利用,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达到1+1>2的效果,即使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只有做到我有他无,他有我精,特色资源才有较高共享价值。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共同分享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果。
  1.1民族特色大理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地方文献资源极为丰富。如“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文化风采,闻名天下的佛教圣地“鸡足山”,这些特色都是大理图书馆人进行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资源优势。
    众所周知,民族文献对研究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对地方的社会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以及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设大理民族文献数据库时,起点要高,规划要严密,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民族文献信息的收集,书刊的编目整理,文稿,目录,索引的编制,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先完成书目数据库,再完成编目数据库,最后考虑全文检索数据库。

  1.2地方特色大理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包括民间文学、音乐、戏剧、美术、曲艺、舞蹈、饮食、方言等等,是大理地方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继承主要靠当地人口头交流,口耳相传,地方文献虽对此有些记载,但比较零乱,不成系统。致使一部分特色文化逐渐消失。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采访,收集整理地方文献为特色文化项目服务,并形成专著,保证特色文化艺术的继承和传播。利用地方文献构建大理特色化馆藏数据库,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互相弥补,共同发展”,将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献资源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加工整理,并且加以推广。提供给网上用户,提供给读者,使这些文化遗产真正发挥作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