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中药对肺癌放疗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6-05

  2  结果

  (见表1~表4)表1  2组患者放疗前肺功能比较(略)表2  治疗组放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略)注:与放疗前比较,**P<0.01;与放疗后1个月比较,#P<0.05,##P<0.01 (下同)表3  对照组放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略)表4  2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略)

  3  讨论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是肺癌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常发生于放射治疗开始后3~6周,放射治疗3个月后较少出现。其机理为射线致血管内皮细胞及肺Ⅱ型上皮细胞受损,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引起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等,导致肺功能受损。目前,临床上对肺功能检测以肺容量及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VV)测定为主,而对弥散功能指标重视程度不够。弥散功能是肺换气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CO的弥散速度为O2的20倍,弥散功能受呼吸膜的厚度、弥散面积、膜两侧气体分压差、通气/血流比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CLCO不仅反映了肺组织的结构改变,而且反映了其功能的改变,如肺泡毛细胞血管面积、肺间质改变等,是反映气体交换和氧运输能力的指标。

    中医认为,放射性肺损伤病机为肺热血瘀、气阴两伤,治疗宜益气活血养阴。本方中党参、茯苓、黄芪益气,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功效,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沙参、麦冬、百部、女贞子养阴润肺、止咳,可增强肺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鸡血藤、丹参活血化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使受损肺细胞修复,起到抑制胶原纤维合成及抗纤维化作用。
   
  放射治疗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一些研究表明,随着肿瘤放射剂量的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也得到提高。但提高放射剂量的同时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升高。为防止肺损伤发展至不可逆的阶段,放射性肺损伤预防治疗越来越引起重视。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DVH等大量参数,其中,V20、V30、MLD(最大肺剂量)等参数能更好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阈值多为20~30 Gy,当V30>35时,46%的患者发生了放射性肺炎,V30在5%~35%之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0%,V30在20%~30%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6%[1-2]。本研究V30在20%~35%之间,治疗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5.49%,对照组为30.90%,对照组与国内外报道相近,治疗组发生率有所下降,尤其是2、3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下降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更重要的是,很多研究证实了放射性肺炎与肺功能的变化有关。笔者研究显示,疗后1个月FVC、FEV1较前明显改善,这可能是因为肿瘤的退缩改善了通气功能,使肺体积增加。但由于并没有增加灌注和有效的肺泡表面面积,所以,即使改善了通气功能也不能增加气体交换,而导致CLCO下降,这与Katrien等[3]的研究结果相似。对照组放疗后3个月时的肺功能比放疗后1个月明显下降,因为放射线对肺组织损伤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治疗组放疗后3个月CLCO基本接近放疗后1个月水平,显示益气活血中药有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初步证实益气活血中药在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改善肺功能方面的疗效,尤其是对改善肺弥散功能,预防Ⅱ、Ⅲ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长期影响尚需更多病例、更长时间的随访分析,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Graham MV. Predicting radiation response[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phys,1997,39:561-562.

  [2] Graham MV, Purdy JA, Emami B, et al. Clinical dose-volume historgram analysi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phys,1999,45:323-329.

  [3] Katrien DJ, Yvette S, Liesbeth JB, et al. Pulmonary function following high-dose radiotherapy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3,55:1331-1340.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