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活血化瘀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6-05

  2.2  实验研究

    蔡氏等[18-20]于膈俞注射川芎嗪、膈俞穴位电针刺激治疗冠心病。结果2组均能调节血浆6-Keto-PGF1α、TXB2及血浆6-Keto-PGF1α/TXB2比值。而且膈俞注射川芎嗪对冠心病患者失衡的PGI2-TXA2系统的调节作用最明显,膈俞注射生理盐水、膈俞电针刺激及肺俞注射川芎嗪次之,三者作用基本一致。说明膈俞和川芎嗪都有调节失衡的PGI2-TXA2系统的作用,两者合用效果更佳。宋氏等[21]从实验中观察到,于膈俞注射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增高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葛根素具有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由于药物的吸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穴位有较长时间的物理刺激,针药并用更加强了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功,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张氏等[22]以大黄虫丸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以该膏剂贴敷膈俞、内关、膻中、足三里等穴位,结果贴敷组与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以及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并且能提高患者的每分输出量、心搏量及射血分数。

    赵氏等[23-25]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电针治疗中配以膈俞,与药物喜得镇组、假手术组进行对照,分别针对小鼠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免疫器官、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含量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证明电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许氏[26]用艾灸膈俞、膻中治疗22例血瘀证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表明,艾灸对甲皱微循环的血色、清晰度、流态、瘀点、流速以及外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表明艾灸膈俞能改善组织微循环障碍,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流加速,从而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张氏[27]采用膈俞、肝俞等穴注射清开灵、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治疗3个月后透明质酸、Ⅳ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语

    膈俞具有调血活血、祛瘀生新等作用,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肯定。临床上膈俞单穴独用的报道较少,以治疗循环和血液系统疾病为多,治疗方法多样化,如针灸、扣刺、拔罐、贴敷以及药物注射等,对血瘀证患者均能有效地阻止血粘滞性的增高,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流加速,从而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充分说明膈俞的功效主要体现在“调血”方面。

    膈俞的实验研究报道较少,且常与药物、其他穴位等因素配合研究,对单穴穴性的研究尤少。部分研究缺乏严格科研设计,针、灸等各种刺激强度没有量化,彼此间缺少有效对照,疗效标准含糊,影响了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建议在原有研究及应用的基础上,应广泛采用实验与临床相结合的方法,从针灸独穴的角度,深层次探求膈俞治疗各种疾病的疗效及机理,从而提供膈俞主治范围的科学依据。此外,还应对多种刺激方法如针刺、艾灸、电针、穴位药物注射及穴位药物敷贴等在膈俞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以寻求对膈俞最有效的刺激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董建华,周仲瑛,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

  [2] 朱文锋,费兆馥,杨牧祥,等.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6-137.

  [3] 唐赤蓉.温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雷诺氏病35例[J].四川中医,2002, 20(8):77-78.

  [4] 王 敏.淡谈膈俞穴的配伍应用[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19(4):34-35.

  [5] 蔡国伟,贾玉英,戴春林.膈俞穴活血化瘀作用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
杂志,2002,21(6):1-2.

  [6] 王纪民.以肝俞、膈俞为主治疗中风症[J].四川中医,1996,14(3):53.

  [7] 林庆学,李彩华.温针灸治疗中风后期患侧肢体肿胀24例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5,3(7):55.

  [8] 张 谨.电针加膈俞放血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0, 16(11):13.

  [9] 刘 春,景 宽.膈俞穴临床应用举隅[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 20(3):23.

  [10] 李正东.针刺膈俞穴治疗血管性头痛137例[J].中国针灸,1985,5(7):319.

  [11] 陈 龙,顾 平.膈俞穴埋针治疗血管性头痛36例[J].上海针灸杂志, 1995,14(5):203.

  [12] 黄仁芬.针刺膈俞穴治疗慢性荨麻疹68例[J].新中医,1996,28(6):36.

  [13] 王萍乐,潘凤军,刘 榛.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J].包头医学, 2001,25(2):76.

  [14] 车建丽.梅花针配合药浴治疗银屑病[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9):20.

  [15] 张卫华,赵 娴.针灸论治呃逆六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3):40-41.

  [16] 熊芳丽,肖亚平,姬锋养.针灸大杼、膈俞、肾俞及断端局部穴位促进骨折愈合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5,23(11):100-101.

  [17] 高龙英.针药并用治疗血栓外痔6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5):26.

  [18] 蔡国伟,傅怀丹.膈俞穴注射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4,13(6):248-249.

  [19] 蔡国伟,梁书忠.膈俞穴注射川芎嗪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5,15(1):1-3.

  [20] 蔡国伟,梁书忠.膈俞穴注射川芎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6,16(6):3-5

  [21] 宋 颖,杨家荣.穴位注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2,24(3):202-203.

  [22] 张继芳,马 迁,马丽红.大黄虫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J].中医药信息,1997,(2):21.

  [23] 赵建新,田元祥,曹 刚,等.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缺血、缺氧、脑水肿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 6(6):60-64.

  [24] 田元祥,赵建新,曹 刚,等.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1,23(1):67-69.

  [25] 赵建新,田元祥,曹 刚,等.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SOD活力、MDA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2):65-66.

  [26] 许建阳.艾灸膈俞、膻中治疗血瘀证的甲皱微循环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1):20-21.

  [27] 张伯顺.水针治疗对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8):23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