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及总多糖含量比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奎君,钟萌,谢俊大 时间:2015-06-05

  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阿魏酸、藁本内酯混合对照品稀释液2、4、8、16、32、64 μL,依次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各对照品含量(μ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另精密吸取右旋糖苷储备液0.10、0.50、1.00、2.00、3.00、4.00、5.00 mL分别置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各标准溶液系列。精密吸取各标准溶液2.50 mL于10 mL具塞试管中,加入5.00 mL 0.2%蒽酮-浓硫酸显色剂,摇匀,置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取出,放至室温,于625 nm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另取2.5 mL蒸馏水同样操作,作空白对照。各对照品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线性范围(mg/mL)如下:阿魏酸:Y=2×10-7X+0.036 2,0.999 4,0.1~1.6;藁本内酯:Y=4×10-7X-0.013 2,0.999 6,0.8~12.8;右旋糖苷:
Y=6.01×10-3X+4.71×10-3,0.999 1,0.01~0.11。

  2.5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阿魏酸、藁本内酯对照品稀释液20 μL,重复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另取当归总多糖测定样品液2.50 mL,按照样品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吸收值,重复测定5次。结果阿魏酸、藁本内酯和多糖的精密度RSD分别为1.36%、1.34%、2.21%。

  2.6  重现性试验
   
  取当归样品0.5 g,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5份,进样,测定阿魏酸、藁本内酯峰面积积分值。另取当归样品5.0 g,平行制备供测定多糖用的供试品溶液5份,按“样品含量测定”项下多糖测定方法操作,测定多糖含量。各对照品重现性RSD为:阿魏酸0.77%,藁本内酯1.20%,多糖2.81%。

  2.7  回收率测定
  
  精密称取2批已知含量的当归样品各5份,分别供测定多糖及阿魏酸、藁本内酯的回收率。其中供测多糖的样品每份5.0 g,测阿魏酸、藁本内酯的样品每份0.5 g。2批样品分别加入右旋糖苷对照品5.0 mg,阿魏酸、藁本内酯对照品各1.0 mg,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样品含量测定”项下各对照品测定法操作,测定各对照品含量,计算回收率。各对照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右旋糖苷97.12,阿魏酸97.83,藁本内酯97.82。其RSD分别为2.39%、1.23%、2.13%。

  2.8  稳定性试验
   
  取各供试品溶液,分别于配制后0.5、1、1.5、2、3、4、6、8、10、12 h,按“样品含量测定”项下各对照品含量测定法操作,测定各对照品含量。阿魏酸、藁本内酯含量在12 h内基本稳定,多糖在2 h内稳定,其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多糖RSD分别为0.82%、0.50%、2.12%。

  2.9  样品测定
   
  阿魏酸、藁本内酯的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积分值,按外标法计算,即得。多糖测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50 mL,按多糖标准曲线项下做比色测定,计算样品中多糖含量。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表1  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及总多糖含量测定结果(略)注:与云南、四川、陕西产当归相比,*P<0.01。

  3  讨论
   
  当归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阿魏酸、藁本内酯及多糖类。其中阿魏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藁本内酯能抑制子宫平滑肌,多糖类可促进造血功能。这些成分通常作为当归质量优劣的评价指标[3-4]。因此,本实验通过测定这些成分的含量来评价不同产地当归的品质。结果表明:在甘肃、云南、四川、陕西4个省区所产的当归中,甘肃产当归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和总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产区,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甘肃当归质量的确要优于其它产区的当归,其道地性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1.

  [2] 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9.461.

  [3] Liu CX, Xiao PG, Li DP.Moder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M].Hong Kong:Hong Kong Medical Publisher, 2000.166-169.

  [4] Song ZY.The Modern Studies on the Chinese Meteria Medica[M]. Vol.2. Beijing: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and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1996.1-2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