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支持对新兵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权超,罗功林,陈星伟,杨阳,兰学文,金日飞
【关键词】 神经行为学表现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upport on physiological and mental adaptation in recruits
【Abstract】 AIM: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upport on mental adaptation in recruits. METHODS: The psychological support, composed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mental counsel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was applied to 200 recruits of the study group, and another 200 recruits was used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was assessed with PSET (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 SA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D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the rate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y. RESULTS: With psychological support, the neurobehavioral functions composed of emotional status, attention/response speed, manual dexterity, perceptualmotor speed, visual perception/memor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had lower score in PSET, SAS and SDS than control group, and also had lower rate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y. CONCLUSION: The practical and systematic psychological support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ental adaptation of recruits.
【Keywords】 recruits; psychological support; neurobehavioral manifestation; adaptation; mental stress
【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新兵的心理支持方法、措施,以提高新兵心理适应能力. 方法:从某部抽取400名新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开展心理、心理训练、心理咨询、改善生活环境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支持,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军训伤发生率等指标,测试新兵心理适应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新兵比较,情感状态、注意力/反应速度、手工操作敏捷度、感知运动速度、视感知/记忆力等神经行为功能明显改善,心理应激强度、焦虑和抑郁水平明显降低,军训伤发生率显著下降. 结论:新兵入伍后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心理支持,是提高新兵心理适应能力、降低心理应激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兵;心理支持;神经行为学表现;适应能力;心理应激
近年来,有关新兵适应能力的调查发现,入伍应激可导致新兵心理压力增大,负性情绪增多,自我效能降低,最终表现为心身健康水平下降[1,2].因此,探索简便、实用、易推广的心理支持模式,以及时调整新兵的心态,减轻各种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已成为军事医学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从新兵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性特点出发,结合我军新兵训练内容改革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有效地增强了新兵自我调适和适应军营环境的能力,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整群抽取驻南方某部队新兵400名,均为男性,年龄18~21岁.以班为单位将400名新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0名.新兵入伍3~6 d内完成第1次测试,训练期结束前4 d完成第2次测试,剔除患病或因其他情况不能参试新兵,实测人数对照组191人,实验组193人.
1.2方法
1.2.1心理教育对实验组新兵集中授课,由课题组成员讲授心理卫生基本知识,辅以心理专题板报、心理健康教育等媒体宣传形式,用通俗的语言重点介绍五个方面的内容:①健康心理和不良心理对身体的影响;②新兵常见不良情绪及其调控;③如何处理好部队人际关系;④训练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⑤如何尽快适应部队环境.
1.2.2心理训练①稳定情绪训练,主要传授调息放松、自我暗示放松和张弛肌肉放松方法[3]. ②情感宣泄,组织新兵与带兵干部情感交流,引导新兵学会正确处理现实烦恼的办法. ③做心理游戏,借助心理训练器材,分组做爬天梯、后倒摔、比胆量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提高新兵的团体感、自我认同感和当兵光荣感等.
1.2.3心理咨询分为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两种形式.团体咨询与心理教育穿插进行,每次心理教育后进行1次团体咨询;个别咨询采取面对面或电话交流的形式.鼓励新兵勇于将自己的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1.2.4改善生活环境指导连队合理安排军事训练科目;保证新兵充足的休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丰富连队精神文化生活,减轻新兵寂寞感;根据新兵生活习惯提高饮食的适口性.
1.3测试指标①神经行为功能[4]:其中情感状态测试问卷中65种情感状态分为6种因子:紧张焦虑(T)、忧郁沮丧(D)、愤怒敌意(A)、疲劳惰性(F)、有力好动(V)和慌乱困惑(C);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综合反应时,测试采用FYS1型反应时测试仪(江苏南通衡器厂). ②心理应激强度:应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5]、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6]进行纸笔团体测试,主试固定,指导语统一,讲明测试目的,要求新兵独立、如实填写.结果均以标准分(T分)评定. ③军训伤发生率:诊断标准按《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及防治原则》进行,凡在新训期间发生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有主诉和体征,有局部功能障碍影响训练科目达1 d以上者,诊断为军训伤.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用SPSS/PC 10.0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Inc. USA).结果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以P<0.05为显著性水平.
2结果
2.1心理干预对新兵情感状态的影响入伍初期两组新兵6类情感状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训期结束后,对照组新兵T, D评分显著性低于新训前(P<0.05);实验组新兵5种负性情感因子分均显著性低于新训前(P<0.05),而正性情感状态V评分显著性高于新训前(P<0.05).新训期结束后两组比较,实验组T, D, F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而V因子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Tab 1).表1新兵适训前后情感状态得分比较(略)
2.2心理干预对新兵神经反应时和短时记忆的影响入伍初期两组新兵神经反应时和短时记忆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训期结束后,对照组除数字译码分显著性高于新训前(P<0.01),其他项目评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组新兵的简单反应时、综合反应时得分显著性低于新训前,而数字记忆广度、数字译码评分显著性高于新训前(P<0.05).新训期结束后,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 Tab 2).表2新兵适训前后神经反应时和短时记忆变化情况(略)
2.3心理干预对新兵行为功能的影响入伍初期两组新兵手工提转捷度和目标追踪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训结束后,两组新兵手工提转捷度、目标追踪各项目评分,均较新训初有显著性提高(P<0.05).新训后两组比较,实验组目标追踪正确点数、总点数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 Tab 3).表3新兵适训前后行为功能测试情况比较(略)
2.4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新训初期两组新兵心理应激各指标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组新兵新训前后比较, PSET, SAS, SD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新训结束后,实验组新兵PSET, SAS, SDS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 Tab 4).其中,以T≥70为划分标准,对照组新兵中呈严重心理应激反应者9人(4.7%),实验组3人(1.6%);以T≥60为划分标准,对照组呈中、重度焦虑症状者18人(9.4%),实验组8人(4.1%);以T≥60为划分标准,对照组中、重度抑郁症状者20人(10.5%),实验组9人(4.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4新兵适训前后心理应激状况比较(略)
2.5心理干预对新兵军训伤发病率的影响新兵新训期间,对照组军训伤发生率为14.5%(29/200),实验组军训伤发生率为8.0%(16/200),经χ2检验,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
3讨论
新兵从地方到部队要面临紧张的生活、繁重的军训任务及新的人际关系,受阅历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很多新兵心身处于过度应激状态.按照医学模式和心理论,生理功能、心理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是构成健康的三个密不可分且相互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在评定心理支持提高新兵心理、生理、行为适应能力的指标中,除了常用的心理学指标和训练伤发生率外,还采用WHO推荐的评价多种神经行为功能的NCTB系统,其操作简便、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少,所包含的内容可评定情感、注意力/反应速度、听记忆、手工操作敏捷度、感知运动速度、视感知/记忆力等改变情况.通过生理、心理、行为指标的综合测定,以客观地评价对新兵开展心理支持的效果.
心理支持是心理卫生工作与思想工作相互结合、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其实质是给官兵以合乎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引导官兵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克服成长中的障碍,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增强对部队、社会的适应能力.本研究对新兵的心理健康,除了训练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外,我们针对新兵入伍初期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较系统地讲解了心理卫生常识,使新兵对自己的心理特点有了初步了解,懂得怎样去化解不良情绪.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开展团体心理训练,使新兵掌握自我心理调控的具体方法,形成和建立知信行的良性心理反馈.对新兵开展系统心理支持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新兵负性情感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正性情感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新兵心理应激强度、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新兵,说明我们设计的心理支持内容比较贴近新兵身心成长的和特点,能够起到较好的心理调节作用.实验组新兵在神经反应时、短时记忆、行为功能等多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新兵,说明这种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模式对于改善与调节个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少机体因心理应激诱发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动作敏捷性、协调性等,均达到了预期效果.新兵军训伤发生率也是衡量其适应能力的重要参照指标,现代军事医学认为,精神紧张时,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致使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各器官功能紊乱[7].本研究中实验组新兵军训伤发生率明显降低,除了与加强训练伤防护知识教育有关外,也与所实施的情绪稳定训练、集中注意力锻炼、身心放松等有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本次由医务人员和政治干部共同完成、军事干部参与的心理支持试点工作,其工作的连续性、计划的可行性及内容的针对性,为其他部队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模式.研究结果提示,对入伍新兵开展系统的、全方位的心理支持,是提高其心身适应能力、减少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有效途径.
【】
[1] 何英强,杨贵平,李权超,等. 新兵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1;9(5):339-342.
He YQ, Yang GP, Li QC, et al. Mental health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in recruits [J]. J Prev Med Chin PLA, 2001; 9(5):339-342.
[2] Melanie A, Gold DO, Stanford B, et al. Cadet basic training: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stress and coping[J]. Mil Med, 2000;165(2):147-152.
[3] 陈星伟,兰学文,李权超. 军人心理训练实用技法[M]. 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3: 93-109.
[4] 粱友信. 介绍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验组合[J]. 卫生与职业病, 1987;13(6):331-339.
Liang YX. Introduction to the WHO neurobehavioral core test battery[J]. Industr Hygiene Occup Dis, 1987;13(6):331-339.
[5] 李权超,何英强,申国祥,等. 我军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的编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3;21(4):256-258.
Li QC, He YQ, Shen GX,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 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 J Prev Med Chin PLA, 2003;21(4):256-258.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94-239.
[7] 黄昌林. 军事训练医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15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