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胶囊水提工艺优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干玲玲 时间:2010-07-11

【摘要】   目的 确定四物胶囊的水提取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的得量及芍药苷的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 以提取2次,每次用10倍量的水煎煮2 h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 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  四物胶囊;浸膏;白芍;芍药苷;提取工艺;正交设计

 四物胶囊是由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4味中药组成,具有调经养血功能,用于营血虚弱,月经不调。早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就将其方称为“补血之专方,调经之良剂”。方中白芍味苦、酸,性凉,入肝脾二经,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效[1?3]。传统提取工艺参照“四物合剂”的提取方法,制备较为繁琐,因此,我们在参照原工艺的基础上对水提取工艺中加水倍数和煎煮时间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以干膏重量和芍药苷作为指标综合考虑来选择处方的最佳提取工艺,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仪器:LC?10AD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SHIMADZU)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LC?10AD(SHIMADZU) LIOUID CHROMATOGRAPH,HW?2000色谱工作站(SHIMADZU);HT?230A柱温箱(COLUMN HEATER);C?21色谱数据采集单位;岛津UV?2401紫外扫描仪;ELECTRONIC BABANCE(AY220,SHIMADZU CORPORATION);Mettler M3天平(精度为0.001 mg);Mettler AE100电子天平(精度为0.0001 g);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药材:所用药材均购于安徽亳州药材市场;芍药苷对照品:购于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6?200526);乙腈为色谱纯,水为二次重蒸水处方:熟地黄250 g,当归250 g,白芍药250 g,川芎250 g。

  2  实验方法

  2.1  工艺条件的选择  分别称取处方量药材,共9份。分别加入8、10、12倍水煎煮2次,每次分别为1、2、3 h,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减压(温度60℃±2℃,压力0.07~0.095 mPa)干燥得干浸膏,称重,结果见表1、表2、表3。

  2.2  含量测定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60 μg的溶液,即得。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各约0.5 g,精密称定,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40 mL,超声提取20 min,放冷,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表1  因素水平表(略)

  表2  L9(34)试验设计和表(略)

  表3  方差分析表(略)

  注:#P<0.05,##P<0.01

  2.2.3  检测波长的确定  根据芍药苷对照品的紫外扫描图谱,并结合所查阅的相关,选择芍药苷的检测波长为230 nm[4?5]。

  2.2.4  色谱条件  色谱柱:Hypersil?C18(200 mm×4.6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14∶86),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0 nm。

  2.2.5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1.67 mg,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从中精密吸取2、5、10、12、15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回归方程为Y=786.25X+7.498,r=0.9999(n=5),且在进样量为0.134~1.002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上述芍药苷对照品溶液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5次,依法测定芍药苷峰面积,RSD为0.68%(n=5),表明仪器的精密度符合要求。

  2.2.7  稳定性试验  分别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液,置于室温下,分别于第0,2,6,8,12 h吸取10 μL测定。结果表明,对照品和供试品测定溶液在12 h内峰面积值基本一致,对照品溶液的RSD为0.37%(n=5),供试品溶液的RSD为0.85%(n=5),说明对照品和供试品测定溶液12 h内稳定。

  2.2.8  测定方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按照上述色谱条件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峰面积,数据及结果见表2、表3。

  3  讨论

  3.1  原“四物合剂”的制备工艺中只明确了白芍、熟地黄与川芎、当归的水蒸气蒸馏后的残渣水煎煮的提取次数为3次,甚为费时且不。初步实验结果显示提取2次即能达到最好的提取效果。因此,我们在保持原有工艺无质量改变的基础上,对原提取工艺进行了细化研究,正交实验考察了药材提取的时间,水的不同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且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芍药苷的HPLC检测作为定性指标,使其质量标准较四物合剂有了较大提高,满足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要求。

  3.2  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提取时间(A因素)对正交试验的结果影响较大,而水的用量影响不是很显著。且使用10倍量的水,煎煮2 h芍药苷得量及干膏得量均较大,所以,选择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即提取工艺最终是煎煮提取2次,每次用10倍量的水,煎煮2 h为最佳提取工艺。

  3.3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我们在参照药典规定的基础上,优化出符合本提取工艺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6?7]。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出版社,2005:68,422.

  [2]张 东,朱珊梅,李 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疬(Ⅱ)糖浆中芍药苷含量[J].吉林中医药,2008,28(5):364?365.

  [3]张军亚,冯广平.HPLC法测定女金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J].药品评价,2004,1(5):368?370.

  [4]黄 亮,黄勇斌,张乐佳.HPLC法测定四物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31?32.

  [5]聂爱国,郭立玮.均匀设计在白芍提取工艺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51?52.

  [6]徐 玉,殷仁亭.延胡索有效部位提取工艺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249?250.

  [7]赵 琦,张军武.正交试验优选朱砂与大黄素的提取工艺[J].吉林中医药,2008,28(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