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扫描法测定导赤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摘要】 目的:探讨导赤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导赤丸中的盐酸小檗碱进行定量。结果:盐酸小檗碱点样量在0.025072~0.12536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6.9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导赤丸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关键词】 导赤丸 盐酸小檗碱 薄层扫描法
导赤丸是由连翘、黄连、栀子、大黄等药味制成的大蜜丸,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的功效,为了更好地控制药品含量,建立了荧光扫描法测定其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CS?9000型薄层扫描仪(岛津);硅胶G薄层板(烟台化工研究所);中性氧化铝(层析用),100~200目(上海五四化学试剂厂);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样品导赤丸(北京中药五厂,批号940502?8,950101?8,850701?4,960102?8)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971101,971201,981001)。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1 g,剪碎,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加水5 mL,放置使溶散,加入盐酸—甲醇(1∶100)约80 mL,60℃水浴中加热15 min,超声处理15 min,放至室温加盐酸—甲醇(1∶100)稀释至刻度,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通过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3 g,0.9 cm),以乙醇25 mL洗脱,洗脱液蒸干,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于 5 mL量瓶中,作为供试品溶液[1]。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1 mL含0.025 mg溶液,为对照品溶液。
2.3 色谱分析 定量毛细管点样,展开条件:苯—醋酸乙酯—甲醇—乙丙醇—水(6∶3∶1.5∶1.5∶0.3),置氨蒸气饱和层析缸内展开,激发波长366 nm。
2.4 定性试验 取样品溶液,点样、展开,挥干溶剂后每隔一定时间扫描1次。结果表明,荧光强度在4h内基本稳定。
2.5 精密度试验 (1)同点精密度(仪器精密度):对同一斑点连续扫描5次,求得RSD为1.28%。(2)同板精密度:取样品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5次,分别测定峰面积,求得RSD为0.94%。(3)异板精密度:取同一样品溶液,分别点于5块薄板上,测定其含量,求得RSD为1.21%。
2.6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25.072 mg/μL)1、2、3、4、5 mL,分别点于同以硅胶G薄层板上,测定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结果在0.025072~0.12536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12.0236+2055.577X,r=0.9997。
2.7 重视性试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4 μL,对照品溶液2、4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酸G薄层板上,依法测定含量。对同一样品进行5次测定,求得RSD为1.04%。
2.8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结果RSD为1.3%。
2.9 样品测定 按上述条件测定样品5批,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结果(略)
3 小结
本实验采用中性氧化铝柱净化样品,可有效除去导赤丸中大黄等干扰物质,使薄层色谱几乎无杂质斑点,扫描图谱达到基线分离,回收率达95%以上[2?3]。荧光扫描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灵敏度高,点样量仅为0.05~0.1 μg,且精密度较好,考虑到药典标准的特殊性,故应选择本法,准确、可靠、简便易行[4]。
【】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出版社,2005:214.
[2]迟芳振,刘 群,李伟妮.黄柏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J].医药导报,2005,24(9):82.
[3]陈燕祥,沈安华.白芷中欧前胡素的薄层扫描测定[J].中成药研究,1991,11(6):26.
[4]敬小军,韩宝侠,张晓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前列通胶囊中盐酸小碱的含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256?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