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内化脓性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张泽舜,韩富,黄涛,隋立森,沈有碧,罗小川,谭齐家

【摘要】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颅内化脓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54例颅内化脓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2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甘露醇、地塞米松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记录患者腋下温度及意识障碍变化,检测患者的全血白细胞数(B?WBC)及脑脊液白细胞数(CSF?WBC)。【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7、14天患者腋下温度明显降低,意识障碍明显缓解,B?WBC和CSF?WBC明显下降(与治疗第3天比较,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治疗化脓性颅内感染过程中,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及早缓解患者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促进血和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下降至正常水平。

【关键词】  颅内化脓性感染/中西医结合疗法;醒脑静/治疗应用

颅内化脓性感染多数呈急性发病,病情危重,易损害神经系统机能,早期、恰当的处理至关重要。感染来源主要包括: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手术所致的直接感染、血行感染、邻近病灶侵入及脑脊液径路如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硬膜下引流、腰椎穿刺等。广谱抗生素早期应用有一定的疗效,但在出现意识障碍的危重患者中,预后仍较差。本研究在传统治疗颅内感染的基础上,辅以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缓解患者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我科共收治颅内感染病例54例,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7~78岁,平均(42?0±4?6)岁。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后感染21例,血行感染1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10例,颅脑手术后经硬膜下引流管感染5例,其他原因感染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高热、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增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感染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早期给予罗氏芬针剂(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量:成人2 g,儿童50 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甘露醇(1~2 g/kg)快速静滴缓解颅高压;脑脊液培养后根据细菌种类及药物敏感实验调整抗生素。疗程14 d。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无锡山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10~3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4 d。

  1?3观察指标每天监测患者体温和意识水平。意识水平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CS)[1],分别于治疗的第3、7、14天检测全血白细胞总数(B?WBC)以及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标本检测脑脊液白细胞数(CSF?WBC)。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后体温变化比较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第7、14天后患者的体温较治疗第3天有明显下降(P<0?05),至治疗第14天患者体温已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组治疗第3、7、14天患者体温的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1)。

  2?2两组治疗后GCS评分情况比较表2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第7、14天后意识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第3天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GC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

  2009年第26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3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表3结果表明,治疗第7、14天后两组的B?WBC、CSF?WBC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第3天比较,P<0?01);治疗组的下降作用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 表1两组治疗后体温变化比较①统计方法:方差分析;①P<0?05,与治疗第3天比较;②P<0?05,与治疗第7天比较;③P<0?01,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表2两组治疗后GCS评分情况比较②P<0?05,③P<0?01,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表3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3讨论

  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麝香、冰片、郁金、栀子。麝香有辛温香窜、辟秽通络、活血散瘀之功效,《本草纲目》述其能“通堵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内、中恶、痰厥,积聚癥瘕”。冰片气味芳香,助麝香之力,具开窍醒脑之功。栀子可清泻三焦之邪热,助君药清热解毒,起到凉血、行气、解毒的作用。郁金化痰开窍,行气活血,为化痰、开郁、通窍之要药。四药合用,共奏开窍醒脑、安神定志、清热解毒、镇惊止痛、凉血行气之功[2]。

  傅强等[3]的研究发现,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实验动物脑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水肿。另有研究表明[4],醒脑静注射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转变为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有效成分麝香酮有关。此外,麝香酮还具有抑制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小鼠常压缺氧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显著延长其存活时间。麝香还具有兴奋呼吸中枢、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的作用,栀子具有脱水作用,从而可以改善脑水肿[5]。冰片对中枢神经兴奋性有较强的双向调节作用,既有镇静安神作用,又有醒脑开窍作用。冰片能缩短戊巴比妥钠持续睡眠时间,还能延长苯巴比妥钠入睡时间,表现出醒脑和兴奋作用。另一方面,冰片可以拮抗苦味毒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延长惊厥潜伏期,起镇静抗惊厥作用[6]。

  在醒脑静的临床应用方面,刘磊等[7]将8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脱水、利尿等降颅压和激素、抗炎、抗病毒及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将醒脑静注射液5~20 mL加入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0 d。研究发现,经1个疗程治疗后,醒脑静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为71%,对照组为38%,2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或体征缓解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缓解消失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醒脑静注射液能较快缓解颅内化脓性感染患者的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能较快降低血和脑脊液白细胞数,是辅助治疗颅内感染的重要中成药之一,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
    [1]王忠诚? 神经外[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4.

  [2]孙岩,陈眉,黄晓明,等.醒脑静注射液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6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2):28.

  [3]傅强,崔华雷,孙中吉,等.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3):144.

  [4]屈松柏,李家庚.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605-607.

  [5]吴玉生,姜立平,王占奎,等.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灶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5):202?

  [6]方永奇,邹衍衍,李羚,等.芳香开窍药和祛痰药对中枢神经兴奋性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2002,18(3):40.

  [7]刘磊,宋晓东,刘研科,等?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