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开展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护理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戴晓丽 时间:2017-03-19
       2.2.2  在溶栓中严格掌握用药速度,溶栓药物应现配现用,使用输液泵由上肢静脉输入,30-60分钟总量完毕,并且要注意静脉用药的连续性,以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疗效。
        2.2.3  溶栓后疗效观察:判断再通的指标。①溶栓后2小时内患者胸痛缓解或消失。②梗死部位导联上S-T段明显下降≥50%。③出现再灌注型心律失常。④血透CPK-MB酶峰值提前于14小时内。达到两项指标(除①+③外)即可判定为冠状脉再通。
        2.2.3.1  密切观察症状与体征:溶栓后2小时内应注意观察患者,患者胸痛是否缓解或消失,用药反应及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2.2.3.2  溶栓前应做18导联心电图,以作为溶栓治疗成功与否观察依据,溶栓开始后3小时内每30分钟复查一次12导联心电图,以后定期做全套心电图(可根据病情变化随查),主要观察ST段回落变化,电极位置严格固定,以便对照分析。
        2.2.3.3  连续心电监护,做好心率、心律、血压监测,尤其在再通的一瞬间,密切观察再灌注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种类和时间,准确记录并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妥善处理,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在41例患者中,其中有22例出现频繁室早,1例出现短阵室速,5例出现心动过缓,均给予有效处理。
        2.2.3.4  心肌酶检测溶栓再通后,心肌酶(CPK-MB)峰值提前,是判断再通最为可靠的指标,溶栓前采血查心肌酶动态变化。护士应按时间采血,迅速送检,并在检验单上注明时间,以免影响临床分析和判断。
        2.2.4  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2.2.4.1  出血倾向是溶栓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因此必须做到:①定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溶栓前一次,溶栓后三天内每日一次。②观察患者的口腔粘膜、皮肤、呕吐物、尿液、大便的颜色是否有鼻衄、呕血、穿刺部位血肿,尤其注意观察神志变化是否有脑出血发生,注意血压波动。③尽量减少穿刺可采用静脉留置针持续保留输液采血,一旦发生出血倾向应立即停止用药,采取止血抢救措施。
        2.2.4.2  过敏反应如发热、寒颤、出汗、头疼、腰背酸痛、严重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溶栓治疗前给抗组织胺类药物可预防。
        3  结论
        3.1  急诊科开展AMI静脉溶栓,减少了重复询问病史,检查及转运环节,为AMI患者缩短了院内溶栓的时间,提高了冠脉再通率。
        3.2  规范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前提,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保证病人治疗安全的关键。
        3.3  急诊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掌握疾病知识与急救技术,运用现代化监护系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再灌注潜在的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