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贾玉芳 时间:2014-01-05

  3 宗教文化旅游价值的提升
  3.1 中国宗教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许多景区旅游活动项目单一,基本上是以烧香拜佛、求愿、销售小纪念品和一些观赏为目的活动为主,而参观宗教仪式、参加宗教活动和开展“参与式旅游”、“体验式旅游”等开发远远不够;一些宗教旅游场所的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不顾宗教的基本规定,景区内存在一些商贩追逐游客、欺骗游客的现象,骗钱敛财名目繁多,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形象,宗教被庸俗化,甚至出现伪宗教;很多地方政府或是旅游开发商看到了开发宗教旅游所带来的收益,纷纷兴起建庙造佛的热潮,盲目地开发景观,忽视资源保护,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许多寺庙宫观内商业和迷信气息浓厚,摊铺林立、叫卖声不断,使宗教旅游发展产生偏差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宗教旅游的本质。
  3.2 宗教文化旅游价值的提升
  (1)宗教景观建筑的修复。宗教建筑是最重要的宗教旅游资源之一,也是视觉印象最直观的表现。许多遗留至今的宗教建筑更是特定历史时期科学的结晶。作为宗教景观和氛围的主要组成要素及宗教旅游活动和宗教教事活动的空间场所。宗教建筑应作为开发宗教旅游资源首先修复和开放的对象,以增强景观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2)进行“动态开发”,增加游客参与性。目前,旅游者的兴趣正从静态参观向动态参与方向发展,人们对于能亲自参与进去的旅游活动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宗教旅游的很多项目是封闭的,旅游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封闭的宗教旅游形式是行不通的,其经营方式和产品结构必须加以改变,应从开发式、观赏式上升到表演式和参与式。因此,巧妙利用宗教资源使游客参与到宗教活动里才是其发展方向。如组织有兴趣的游客开展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佛事活动,尤其是对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庆日等特定佛事法会的参与等。
  (3)开发宗教养生旅游资源。现代社会人们大都精神负荷比较重,常年处于紧张状态,开发修身养性的宗教文化旅游项目,让都市人远离尘世到名山大川、洞天福地、修道院等处缓解身心疲劳,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宗教养生的旅游项目很多,如道家养生功,能够收心求静、养精固本。还有现已公认为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行之有效方法的宗教气功,即道教气功、印度瑜伽、佛教禅学。同时也可以开发一些有形的宗教养生旅游资源,如医药资源与生态浴、矿泉疗养、药膳疗法、避暑避寒等旅游项目。
  (4)开发宗教饮食文化。斋,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礼仪,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含义,但素斋、素宴则是很多宗教推崇的。素食斋席通过简单的原料就可以做出丰美的佳肴,符合现代养生观念,应该成为我国宗教旅游的一大特色。另外宗教饮食的场面、规律也是很值得观赏的看点。如佛教用斋必须于中午11时左右开始,不要过午。另外,他们还遵守“不予不取”,饭菜不交到他们手上,他们不能自取,还有要行仪式等。这些都是宗教饮食文化独特的吸引人之处。
  (5)深度挖掘宗教文化内涵。宗教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是隐藏在宗教建筑景观后的文化,对于宗教旅游的开发我们不能仅限于对硬件资源的开发,还要配套相应的软件资源,宗教文化就属于宗教旅游资源的软件。以旅游者身份前往宗教名山名寺的人们,并不是要去皈依宗教,而是去追寻凝聚于宗教之中的文化内涵,去领略一种在其他环境下很难体会到的精神文化的熏陶。因此,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着眼点只能是通过大量的实体性景观(如寺、塔、窟、雕塑、壁画等)和活动性景观(如仪式、庆典、饮食、表演等),充分挖掘其中包含着的、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要、激发旅游动机的文化因素,将其组合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将浅层次的开发变成深度的挖掘,使优质的宗教资源与健康的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品位,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享受宗教文化内涵才是长久之计。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