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杜云路 时间:2014-01-05
  (3)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①资源类型丰富。蒙自资源类型丰富,有省级重点文物——一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马鹿洞;有充满浓郁西欧风情的建筑群,哥胪士洋行、海关和法国花园等,还有风光秀丽的南湖和多处休闲广场;碧色寨村历史文化悠久,北回归线穿越境内,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有万亩石榴园以及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这些资源共同决定了蒙自乡村旅游资源差异化程度高,同时也便于确定优势旅游资源类型。
  ②乡村旅游资源独特性强。蒙自乡村旅游资源独特性强,万亩石榴园是云南省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过桥米线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山林田园的各种瓜果采摘活动四季不断,月月有新品,年年有特点。蒙自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品位高、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彝族花灯舞文化、汉族洞经音乐等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成为蒙自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与体验的重要内容。
  ③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蒙自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整体集中,局部相对集中的格局。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坝区,相似性资源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凝聚力以增强旅游的吸引力。
  
  4 蒙自乡村旅游空间布局
  4.1 空间布局模式选择
  蒙自县是著名的石榴之乡,在整个云南省省域范围内,蒙自乡村旅游的总体布局采用基地依托型布局模式,以万亩石榴园为旅游基地,依托石榴基地的辐射效应带动整个蒙自县域的乡村旅游。为了实现进一步的乡村旅游规划,将蒙自县域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分别应用不同的空间布局模式。①蒙自县东南部城乡民俗体验区。②蒙自县东部宗教文化区。③蒙自县东北部生态与文化休闲度假区。
  蒙自乡村旅游主要以区位条件、乡村旅游资源、地域文化为基础,依托坝区的农村村落与文化资源以及农业种植和森林资源进行布局,从县城到坝区逐渐向坝区周边辐射。县域乡村旅游空间采取“113”的规划布局,即一城:蒙自县城综合旅游;一环:串联蒙自县城及各功能分区的旅游大环线;三区:都市依托型——东南部城乡民俗体验区、村镇依托型——东部宗教文化区、景区依托型——东北部生态与文化休闲度假区(图2)。
  4.2 分区内容
  都市依托型——东南部城乡民俗体验区:以万亩石榴园为承载面,整合村镇如龙潭村、新安所古镇等,依托蒙自县城,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规模化发展的乡村旅游大平台。主要包括花果飘香游(万亩石榴园)、红色记忆游(芷村镇 )、东盟国际饮食文化城(美食城)、乡村古镇游(新安所古镇)。客源市场主要定位于蒙自县城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客源呈圈层结构,内圈层为蒙自县城游客,中圈层为整个红河州游客,外圈层为整个云南省甚至全国游客。
  村镇依托型——东部宗教文化区:以攀枝花村军华寺为代表,整合周围乡村村落与民俗民风,构建一个完整的宗教文化体验区。主要内容包括宗教文化游(军华寺)、农业研发基地(东山水厂)、壮乡生态园(文澜镇)。这个区域主要是依托自身原有民俗文化及特色,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内涵式发展。客源市场主要定位于省内外旅客及宗教文化研究者。
  景区依托型——东北部生态与文化休闲度假区:包括长桥海湿地及其周围的田园果树、特色民俗村落如永宁村、映月村等,景区发展中引入村落历史、节庆文化,采用“景区+文化”发展模式,打造生态与文化休闲度假区。主要包括滇南水乡游(映月村、永宁村)、安养中心(雨过铺镇)、民族生态运动场(草坝镇),是长桥海湿地景区的伴生物,主要客源为旅游观光客,初游率高、重游率低,是典型的“搭便车”式的观光旅游,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需注重与长桥海产品的差异性。
  
  5 结 论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模式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选择合适的空间布局模式。在空间布局模式选择上,注意空间布局的层级性,采取宏观、中观、微观的眼光分析定位。不管是选择哪种空间布局模式,都应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是乡村旅游规划中重要的一环,然而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在不同的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呈动态变化,所以乡村旅游规划应该与时俱进。
  云南是全国著名的多民族省份,旅游资源丰富,景区知名度高,具备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准确定位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使云南乡村旅游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德明,杨开福.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皖西学院学报,2006,22(5):122-125.
  [2]幸岭.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5):138-141.
  [3]盘晓愚.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新趋势[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9):87-88.
  [4]刘树花,李永文.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互动研究——以沂水县院东头乡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4):363-366.
  [5]曾天雄,罗海云.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互动研究[J].经济研究,2006,6(1):59-61.
  [6]姜辽,赵瑞,张述林.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思路探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4):107-112.
  [7]蔡卫民,熊翠.湖南省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空间布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4):688-692.
  [8]卢亮,陶卓民.农业旅游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05(19):171-17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