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人秘书”苏轼谈秘书的思想作风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晓红 时间:2014-01-12
       摘 要: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人民喜爱的政治家,他在漫长的从政生涯中,还是一位“名人秘书”。他的工作精神和思想作风,对现今的秘书人员来讲,都具有借鉴意义。从秘书学的角度来解读古代文人苏轼,也有助于我们对苏轼有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苏轼 秘书 能力
  
  过去,学术界主要是在文学领域或是政治领域研究苏轼,很少从秘书学的角度对苏轼进行探讨。实际上,为了让今人更好地对古代秘书工作发展的规律有所了解,更好地指导现今的秘书工作,把苏轼作为“历史上当过秘书的名人”也就是本文所谓的“名人秘书”来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也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视角——秘书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位古代全才苏轼。
  苏轼当秘书不是挂虚衔,而是真真正正的秘书,甚至一度当上了高级秘书。苏轼在哲宗即位后,被召还京,先后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皇帝近臣)、中书舍人(参与国家机密)、翰林学士。翰林学士专掌制诰(皇帝诏令),是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又被擢为翰林学士兼仕读,仕读是皇帝的老师,是高级翰林。尽管苏轼的秘书生涯在他整个的从政过程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他无论在朝在野,都在持续着一项重要的秘书工作——利用文字向上进言,几乎未曾间断过。因此,本文将苏轼称为“当秘书的名人”,即“名人秘书”。
  秘书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工作作风。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成就辉煌,他在从政生涯中所体现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我们现今的秘书人员来说,也有许多值得学习和仿效的地方。
  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秘书工作的特点是繁重、琐碎、常居幕后而又责任重大。这就要求秘书人员能任劳任怨,不为名、不为利,甘当无名英雄。秘书经常拟稿,但自己不署名,也不拿稿费;秘书组织会议,但自己从不坐上主席台;秘书经常熬夜,节假日不能休息;秘书经常出差,东奔西走;秘书的工作有时还得不到别人的谅解,得不到社会的公认。这种种事实说明,没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是当不了好秘书的。
  纵观苏东坡一生之言行,爱民、忧民是贯穿他全部政治生活的一条红线,也是他终身不渝的人生信念和从政基准。苏东坡一生所写的奏议大约有200件之多,其中直接为百姓请命或为了维护百姓利益而写的奏议大约有50件,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须知,他宦海沉浮一生,有多少事须向朝廷写奏议啊!所以,四分之一的比例实在不算少了。
  苏东坡不仅为民代言,为民请命,还身体力行地为人民办实事好事。他在凤翔改革衙前役制度,在密州为农事求雨和灭蝗以及组织收养弃儿,在徐州组织抗洪保民,在杭州组织赈济灾民和开浚西湖、疏浚城中运河以及修复六井,在颍州治理沟渠、疏治西湖和阻止新开八丈沟,即使谪居黄州、惠州、儋州,无权问事,依然心系百姓,不忘为民,如在黄州制止杀婴之风,在惠州助修东新桥和西新桥,还积极热心地向盛产稻米的浙江推荐秧马,在儋州办私立“民族学院”(郗伯康语)传播中原文化…… 这些为民造福的事例不胜枚举,不仅受到当时的人民赞扬,也为后世传颂。
  第二,对国家、对人民负责
  秘书人员的工作不仅要对组织、对领导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这就要求秘书人员敢于坚持原则,而不是无原则地盲目服从。在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服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本着这种精神,秘书人员对领导的错误行为或不正之风不能包庇、怂恿,而应该敢于直谏,规劝。秘书不仅要当领导的助手,也要当领导的诤友。
  苏东坡之所以要批评、反对王安石变法,主要还是为了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例如,他反对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主要是因为青苗法利用官家权力向全体百姓放债取利,是盘剥百姓以富国家之法,对老百姓尤其是贫困的老百姓没有多大好处;他反对王安石推行的募役法亦如是。所以,当王安石变法伤害到老百姓利益的时候,他就不顾个人安危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反对王安石变法。
  纵然皇帝高高在上,但每当皇帝和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集团伤害到人民时,苏东坡总是要站出来批评反对。就连神宗皇帝为过好元宵节要减价收买4000盏浙灯这样的小事,他都要上书批评皇帝,说“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举债出息的卖灯之民)口体必用之资”,还劝皇帝不要乱花老百姓的血汗钱。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