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管理视角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制种产业的培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洵 时间:2014-05-28
信息管理建设滞后,信息流的滞缓、偏差、断线阻碍产业链的联接。伴生组织链的松散,加之诚信和机会主义问题,增加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交易成本。就组织链看,现有的产业链组织以小型、松散联合的形式居多,种子公司与农户或合作组织以合同为纽带结合起来,完成当年生产任务后获得各自利益,随之便解除了合同关系,合作不具有系统性,环节的组织不协调,企业与农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组织不协调,影响整个产业的效率与竞争力。就物流链看,一方面由于种子物流的季节性太强,且呈单向运输特点,出多进少,再加之运输淡季漫长,容易产生季节性亏损,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敢轻率地对种业物流进行大规模投资。制种企业物流表现为以自营物流为主,物流主体多元化、分散化,物流环节过多,功能单一。另一方面,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在种业集中的河西地区只有兰新和干武两条铁路干线,承担进出新疆的客、货运输任务,而且还要应付铁路沿线的石油、天然气及其它矿产资源的运输任务,常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状态。区域性的农产品物流和配送中心稀缺,在武威、张掖及酒泉等地级市已建成的少数几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多功能不全,物流设施不配套,而且市场信息功能落后。由于产品链、信息链、组织链和物流链自身的短板和协同不利的原因,导致种子价值链相对也较短较小,从产品到最终价值的实现之间存在障碍,需要大幅改进。
五大链条的断裂和缺失,致使甘肃制种产业链既有的产业要素相互隔离,相互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助力与合力,从而大大减弱了甘肃制种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在补充完善基础要素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各要素之间顺畅的运行通道和多赢的协作机制,是培育其产业的必由之路。
  3.甘肃制种产业链辅助层面保障与支持力度不足
  除了对种子科研、生产、销售活动及其主体组成的制种产业链的主干考察之外,从种子行政管理子体系与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来看:一方面,种子行政管理部门认识不到位,职能混淆,认为引种试验、展示推广、种子质量纠纷鉴定、甚至良种基地建设等都属于种子行政管理职能,导致精力、人力、财力的分散使用,同样削弱了种子行政管理职能。另一方面,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机构和人员不稳定,职能落实不平衡,加之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工作内容多,公益性强,费用支出大,目前除种子储备资金落实较好外,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种业信息服务、新品种展示经费都没有得到稳定保障,有的靠临时专项资金维持,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备,服务手段脆弱。这些都进一步虚弱了种子行政管理体系、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对制种产业链主干的保障与支撑。
  因此,在促进制种产业链的基础要素构建和关联协作的基础上。从制度和政策环境的构建入手,通过体制观念的更新与机制管理的调控来促进以产业链的提升,是培育制种产业的重要保障。
  三、甘肃制种产业链的构建与培育
  1.甘肃制种产业链的构建原则
  甘肃制种产业链培育的实质就是通过地区产业链的构建,打造地区产业集群,通过增长极的形成,以点带面,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因此,甘肃制种产业链构建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价值增值原则。制种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核心生产要素是科研和技术等无形资产。鉴于甘肃制种产业链上游科技研发整体水平不高,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营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实现制种产业价值链的增值。(2)竞合竞争原则。产业链内的竞争是指在同一条产业链内的企业之间的竞合。因为产业链是参与这一链的各主体共同的组织体,具有产业链文化,它们的利益往往连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不顾及或者少顾及其他主体的利益,就有可能反过来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产业链内企业的竞争,既是竞争又是合作。(3)协同效应原则。所谓协同效应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中,在企业价值链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取得的过程中,形成的互补体系能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使价值链价值的流通顺畅,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功建立的关键。构建制种产业链的基础是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必须建立供应链协同关系确保各环节的企业之间密切协作,形成协同效应使制种产业获得快速稳定的发展。
  2.甘肃制种产业链的构建
  甘肃制种产业链的构建包括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两个层面的内涵,其目的是在产业链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一方面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接通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使得整条产业链产生原来断环或者孤环所不具备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方面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将一条已经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游延伸或下游拓展,增加产业链附加价值。
  在甘肃制种产业链剖析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可将甘肃制种产业链概况用图2表示。甘肃制种产业链内包括育繁推、产加销的主干链条和种子行政管理及公共支持与社会服务的辅助层面的保障、支撑性链条。从横向看,种子行政管理和种子公共支持和服务辅助链条应通过创新体制、理顺机制,贯穿产业链主干的始终,为产业链主干的延伸做好保障和支撑;种子产品链延伸力度要加大,可以由多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并列组成,产品核心竞争力越强,越易形成品牌,产业链就越富有市场竞争力。种子价值链表为从成本到价格的双向调整,成本在左,价格在右。其应以基地建设、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创新、营销能力等内容作为关键价值活动,并以此为基础,从业务流程再造、非核心业务外包、横向一体化、建立战略联盟等方面进行选择和创新,实现价值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利益“共生”,构建产业价值链各利益主体的良性利益协调机制,从而在价值链上产生最大的增值流。种子信息链表现为从市场需求到供给的双向流动,以左侧种子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各参与者应该在加强交流、共同决策、提高产业链信息化程度及完善内部合约的基础上,形成紧密有效合作的组织链。作为产业链各环节的育种和销售企业,是产业链中信息流通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与上、下游成员的信息沟通。通过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地反馈给上游企业,保障品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对市场供求关系的预测能力。同时,由于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带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的,整个体系的建设花费也很大。因此,政府也应该加大在此方面的投入力度,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保证其顺利建成并为整个产业链服务。种子组织链有待提升和延伸,从深度上,破除简单的公司+农户模式,积极推动农户组织化进程,变换单一组织模式;从广度上,构建种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具体组织机构和组织者的有机体,使得组织链更加紧密。种子物流链应创新发展模式,采用以龙头企业或物流园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加快物流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整合物流主体资源,重组物流供应流程。从纵向看,价值链的长短则取决于产品链的组成、信息链的准确、及时、组织链的稳定、物流链的高效以及各链间的协同效应;信息链是产业链中价值链、组织链、物流链的指示器,横亘整条产业链;紧密且利益分配机制合理的组织链在产业价值链的整体链条环节中起了重要的监督、协调和服务作用;高效的物流链成为产业价值链和谐运行的保证;除此以外,种子行政管理及公共支持与社会服务的辅助层面的保障、支撑性链条亦从体制与机制上营造了产业链主干优化的中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