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药制药企业营销思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于大勇 时间:2014-01-08

  在这种情形下,中小型普药企业如不能在营销策略上有所突破,必将淹没在医药改革的浪潮中。
  
  三、普药营销模式探索
  
  首先,普药企业应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医药市场的需求总量是不断扩张的,政府追加投入直接促使了医药市场的增长。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总计投资达8500亿,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将激发居民的就医热情。2008年年底,全国卫生机构已达30万个。3年内使全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大学生、农民工纳入医保覆盖范畴。这些举措,已使2008年全国就诊和住院人次分别增加3%和4.8%。
  其次,中小型普药企业要吃透政策,很好地利用政策促发展。对于政策限制的、约束的、规范的,要积极主动应对。生产型中小型药企要以新版GMP发布为契机,重新审视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促进企业全面升级,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术业有专攻,做精、做强自己企业擅长的领域,切勿贪大、贪多、贪快。同时,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土企业对当地政府以及医疗机构的影响,做深做透。
  此外,在营销模式上创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中小型普药企业由于没有强的品牌优势和成本优势,只能寻求新的思路。目前,普药企业营销模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
  (1)招商模式:如果普药企业拥有良好的产品力,产品多为市场竞争力强、临床市场潜力大、利润空间丰厚,但受限于中小型药企的销售网络和人力未能覆盖。通过各地的医药代理商、居间人进行市场运作。可采用招商模式灵活多样、找到合适的居间人和代理商,这样对产品来说,上量较快、企业风险又小、资金回笼又快。企业要在各地物价、招投标等商务工作上做好文章,同时,对于各地的医疗机构以及药店分布有充分了解,以便于代理商管理。
  (2)学术推广模式:药企若有良好的产品可以引起学术专家和处方医生的关注,或者具有大量的科学、专业的学术证据,就可以建立和维护专家网络,从局部强势的大医院逐渐影响到小医院。通过依靠学术活动和专业拜访、产品促销来维系与医生的关系从而达到产品销售提升的目的。由于中小药企资金有限,最好从本地入手,结合品种多为普药的特点,可以考虑从社区卫生院、大型连锁药店、乡镇卫生院等突破。
  (3)普药深度分销模式:药企所拥有的产品多为几十家甚至是上百家生产的普药品种,品种无特色、在医疗市场中普及度较高。价格几乎卖穿、利润空间低、多通过物流公司带动销售,量是利润的核心来源。可通过与全国性的物流性商业和各地的快批、快配分销至县级及以下新农合、社区医药等第三终端市场。结合在当地有影响的医药批发公司,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依然是占领第三终端阵地的法宝。
  上述三种营销模式,是大多数普药企业采用的模式。例如,当资金和管理不足时,招商模式就是首选;当资金没有问题时,在本地进行以学术结合终端跑动为主的临床推广就可以展开了;对于某些在一定地域内有相对固定的用药人群的普药品种,深度分销将是必选项。
  4.建立有效的绩效体系。普药推广中最令领导者头疼的是如何留住员工,尤其是销售人员。目前,很多企业会实行以下几种方法加以解决:
  (1)受限与普药毛利空间有限,在制定提成奖励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单一品种,只能多品种捆绑,打组合拳。
  (2)通过半年左右的培养,之后只提供一定费用空间,不再支付公司与各项管理费用。但这一般仅限于终端操作人员,还要配以商务人员负责商业渠道维护。
  (3)让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内部代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部分人的职业规划问题。
  总之,普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普药企业,一定要以诚实守信为基础,提高药企生产和营销各级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配置好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人员及规范工作职责、重新制定管理流程。在市场营销上做足文章,充分考虑到管理人员与业务骨干的绩效要求,必将在国家大的医药改革背景下,百舸争流,大浪淘沙,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