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财政研究之高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郭宏宝 时间:2013-02-17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财政学界研究国有资产、国有资本的人多,但从财政角度研究的人少;关注如何建立公共财政的人多,但坚持国有资本财政的人少;有关公共财政、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本运营的文献多,但上升到国家财政的角度,系统研究国有资本财政的文献少。因此,当作者偶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的邓子基教授和陈少晖博士后的新著《国有资本财政研究》一书时,不由得爱不释手。
  邓教授的这本新著共有八章,以一种循序展开的分析框架论述了国有资本财政建立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支出、预算、管理等基础性问题,形成了一套有关国有资本财政的完整理论体系。并且,该书紧扣中国经济转轨实践,联系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现实要求,重申了“双重结构财政模式”在我国当前财政经济生活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丰富了“国家分配论”的理论内涵。
  仔细研读,该书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与创新性探索,折射出作者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一体两翼”,明确厘清了国有资本财政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在邓教授的这本新著中,一个非常旗帜鲜明、非常突出的观点就是重申和坚持我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应该构建“双重结构财政模式”,认为这种模式内涵着一个“一体两翼” (或者说“一体五重”)的关系.即“一个主体(同家或政府)一两种身份(政权行使者、国有经济代表者)一两种权力(政权、财权)一两种职能(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一两种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本)收益)一两种分配关系(税收分配关系、利润分配关系)”。对这样一个观点,作者在本书中不仅仅是给出了原因分析,而且还就这一观点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拓展,从而使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了充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因而显得更加厚重而有力:除此之外,本书还首次对国有资本财政所研究的国有资本进行了严格、规范的分析,认为国有资本财政所要研究的国有资本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国有资产,而非会计学意义上的国有资产;它并不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栏的简单加总,而是企业资产与负债的代数和(资产减去负债),也即指国家所拥有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这种所有者权益为国家提供了行使重大决策权、剩余索取权及经营者选择权的基础,却不会影响企业依法人财产权而进行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作者的这一定义不仅为国有资本财政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石,也为国有资本财政的提出夯实了基础。
  
  二、立足国情。层层深入,融合现代西方财政理论与我国传统财政理论的合理内核。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国有资本的特殊性着手分析,阐明了进行国有资本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使国有资本财政的提出水到渠成。
  
  我们知道,邓教授是国有资本财政的主要倡导者与坚定支持者之一,在他近几年发表的文章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关国有资本财政建立方面的论文。而在他的这本新著中,则首次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集中、系统的论述。首先,作为财政模式或类型的现实选择,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和决定的。要判断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财政到底属于何种模式或类型,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包含以及包含了多大程度的国有资本。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国有资产面广、量大,而这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因而在市场盈利性的国有经济基础上,就必然相应产生“国有资本财政”。其次,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存在着诸多国有资本“越位”与公共财政“缺位”现象,而要改变这一财政“错位”格局,除了正确划定公共财政的活动边界外,更重要的还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财政职能的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国有资本财政的投资和退出,正确引导社会资本在相关领域中的扩张和压缩,从而达到调节、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才能将国有资本财政的增量更多地投入到市场失灵领域,从而使公共财政更加健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