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动因、过程与影响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2-17
 鉴于部门情况复杂,对部门进行评价需要分类制定标准。市财政局将48 个市属部门按照其职责性质、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将财政资金基本用于履行职责,确保本部门正常运转的部门,包括市政府办公厅、经贸委等26 个部门。第二类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履行职责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运作的部门,包括教育局、公安局等15 个部门。第三类是将财政资金除用于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运作外,还用于社会公共项目,对项目资金直接实施分配的部门,包括发改委、科技局等7 个部门。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与敦利威(2004,P201-208)对预算的分类几乎一模一样。敦利威区分了机构的四种预算类型:核心预算(core budget)、官僚预算(bureau budget)、项目预算(program budget)和超项目预算(super-program budget),按照机构预算类型的特点,财政局恰好将政府部门分为核心预算机构、官僚预算机构和项目预算机构。超项目预算机构是将预算转移给下一级政府用。在财政部门发文的附件里,还有《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计分表》两个附件。《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计分表》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评分,定量评分有18 个共性指标,定性评分有5 个指标。定量的共性指标绝大多数仅限于反映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没有反映部门职能工作的特点。个性指标是留给部门评价其职能工作的,根据部门的类别,在百分制中分别占了15 分、25 分和35 分。但部门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指标评价自己的工作,或者只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指标,个性指标没有对财政支出的实质绩效进行评价。如公安局,他选择了财政局提供的行政、政法全部8 项指标,不过是执法办案经费占经费支出比重之类的指标,没有创制我们期望的社会安全方面的评价指标。定性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门工作的一些特点,但用5 个指标统一评价各部门的工作还是勉为其难。从这些指标体系和实际操作看,财政部门只是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程序和规则进行评价。它最关心投入的内容,部门的产出和结果,显然不是其考察的重点。

(三)2007 年项目绩效评价

2006 年绩效评价改革,支出部门意见很大。市财政局2007 年绩效评价工作,参照省财政厅的做法对500 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评价。2007 年发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比较晚,6 月1 日发文, 要求支出部门于6 月15 日报送自评项目汇总表。除了秘密项目外,符合条件的有448 个项目。到8 月15 日,要求所有支出部门完成自评工作并报送自评材料。8 月26 日,全部绩效评价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封闭式集中评价。在这两个多月里,绩效评价处组织了对支出部门绩效评价人员的培训,并对科技三项费用、再就业、城建信息、城市规划、堤防建设、旅游专项六个专项进行了重点评价。重点评价过程中,评价工作小组要前往项目单位进行现场核实,听取情况汇报,核查资金使用的有关账目,采集相关数据,实地查看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中介机构在重点评价阶段开始参与绩效评价, 有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协助绩效评价处核查账目。这对于绩效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的测试很有帮助,某种程度起到了绩效审计的作用。

在封闭集中评价阶段专家进入绩效评价过程,他们分为政务类、技术类和综合类三类。技术类专家来自于高校或研究机构; 政务类专家来自于行政机关内部,如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专门审核一些政法机关的项目; 综合类专家是财政预算专家,从资金的角度评价项目绩效。专家在绩效评价专职人员初审的基础上进行复审, 分别针对项目的特点安排专家。专家审核的内容在项目绩效目标、项目组织实施过程、项目实施预期目标实现程度(行政效能提高)、复审发现的主要问题方面是相同的,但综合类专家还要对项目资金是否存在问题、项目实施与单位职能履行是否相符等问题做出判断,技术类专家要对专业指标是否符合项目特点、项目实施效果等方面做出判断。专家绝大多数判断都是结构化的选择,只有在复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栏里才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专家与专职人员的评价角度不同,但都会给出绩效评价结果。由于他们的评价内容、标准不同,该结果是有可能不一致的。2007 年绩效评价将项目分为基建和其他两类,专职人员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分别运用不同的评分标准打分。其他类与基建类项目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的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要做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评分。项目绩效按百分制进行评分,再对其做出优、良、中、低、差的判断。60 分以下的项目被评为差,60-69 分为低,70-79 为中,80-89 为良,90 以下为优。

专职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对评价结果予以调整确认,在确定了部门所有项目的评价结果后,开始撰写对部门的审核意见。四百多个项目,评分和撰写报告的工作量很大,各小组加快进度,以便赶在部门预算审议之前将评价结果和审核意见反馈到业务处室和预算处。各个小组的审核意见经主管副处长修改敲定后,做好一个部门的审核意见就在OA 系统签发一个,经相关业务处室阅览后,由机要室将文件交换到各支出部门。2007 年9 月中旬,各支出部门纷纷给出反馈意见,来人来电来函解释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提出调整等次要求。绩效评价处工作人员耐心接待,重申评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强调这是专家参与评审的结果。对于一些确实有原因的项目,在OA 上调整等次并注明理由。在主观很努力的情况下,绩效评价处也对客观情况造成的障碍表示理解,对一些项目等次予以适当调整。

部门审核意见和重点评价报告共同支撑一个“大报告”,即向市政府提交的2007 年度绩效评价工作报告。该报告既要总结支出部门的项目绩效情况,还要总结整体绩效评价工作,向市政府报告评价工作取得什么“绩效”。这代表了财政局的意见,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整合各方面的认识。

如果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对预算决策产生影响,绩效评价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早在市财政局2006 年印发的通知中指出,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部门编制下一年度及市财政局审核部门预算的参考依据。2008 年制定的《A 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指出:对绩效优良的项目类别给予鼓励和支持,在预算安排中优先考虑;对绩效低差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减少或不再安排同类项目的预算。

(四)2008 年项目绩效评价

鉴于2007 年的绩效评价工作时间过于紧张,在2007 年底就开始布置2008 年的绩效评价工作。2007 年底市财政局就发文要求市直单位填列自评项目汇总表,于1 月21 日前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于2008 年2 月28 日前下达自评项目,市直单位于6 月10 日前向市财政局报送自评材料。绩效评价在探索中越来越有经验,2008 年绩效评价采用分类分档的办法抽取了172 个项目,既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也减轻了各方面的工作量。绩效评价处工作人员分头下到支出部门, 指导他们的绩效评价,在封闭集中评价前就对绩效评价和撰写绩效报告进行了指导。2008 年7 月中旬,A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就基本完成了项目评价和专项报告的撰写工作。

(五)变化与发展

A 市在四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过程中出现了两次重大变化,体现了评价部门的努力和追求。在2005 年评价了两个项目的基础上,A 市财政局马上在2006 年转入了对部门的评价。这是一个非常快的跳跃,但是坚持了一年就放弃了。2007 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转变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全面参考省财政厅的做法。在2008 年项目评价结束后,A 市绩效评价处开始设计方案,准备2009 年对部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人大也要选两个部门进行绩效评价。Cothran(1993)认为绩效评价有项目、部门和政府三个层次,A 市再次进行部门评价,说明了绩效评价发展进入了新的层次,值得密切关注其评估新动向。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