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产出增长影响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甲东,马惠兰 时间:2013-02-17
(1)边际收益分析
图 1 说明在 1998—2003 年期间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并没有带动农业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在财政支农资金利用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2004—2005年财政支农投入的效率有所提高(边际收益值大于1),但是与1981—1997年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见图1) 。图 1 财政支农边际收益趋势
图 2 财政支农弹性变化趋势
(2)边际收益与弹性对比分析
通过对图1、 图2 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边际收益变化趋势与弹性变化趋势的 “转折点” 不同,即边际收益趋势的 “转折点” 出现在1998年,弹性变化趋势的 “转折点” 却出现在 1994年,这说明中国财政支农的边际收益在1998年出现 “转折” 决
非偶然,这在1994年通过弹性的 “转折” 已经有所预示。
三、 结论
(1)中国财政支农投入与农业产出增长之间有着高度的
相关性。
(2)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效率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即从 1981—1997 年财政支农投入效率水平高(平均边际收益水平是1.8386); 1998—2003年财政投入效率水平低下(平均边际收益水平是0.3390); 2004—2005年财政投入效率水平较高(平均边际收益水平是1.3615) 。
 (3) 2004—2005 年是中国财政支农效率水平提高的新起点。按照2004—2005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平均效率水平计算,支农投入平均每增加1 00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加 1 361.5 万元。
 (4)弹性的变化趋势与边际收益的变化趋势相比,弹性变化趋势是滞后的。
(5)从1981—2005 年中国财政支农资金边际效益的平均增幅为 0.104,农业生产总值对支农资金的弹性的平均增幅是 0.0554 (剔除 1994 年的强影响值) 。假设按照这个水平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整合支农资金,那么到 2010 年,中国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增加带来的边际收益值应稳步达到2.41,而弹性应稳步达到2.26。
四、 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农业产出增长对国家财政支农投入的依赖性很大,目前农业产出增长还离不开国家财政支持,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财政支农资金边际收益最大化。
(1)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不发达地区、 偏远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2)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加大对农业科技、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例,尤其是科技三项支农投入的比例,减少农村行政、 事业费的支出。 (3)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监管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做到每一笔资金用得清,说得明;对农业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实行项目资金和项目 “打包” 或 “捆绑” ,专款专用。 (4)加快发展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带动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同时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各自的功能,在机制上形成一个互相支持,共同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体。
参考文献:
[1] 李焕章,等.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4,(8) .
[2] 温涛,等.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 财政支农模式的经济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 2005,(10) .
[3] 许冰.财政支农的时变边际效应与弹性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6,(8)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