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金融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魏乾梅 时间:2013-03-28

 (四)资源差异化,导致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性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与之相随的另一面则是地区差距这一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难题。正因为资源差异化引起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了不同区域对金融需求的非均衡性,从而出现了区域之间资金供求的不平衡,为研究制定区域金融政策和实施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济基础与实践需求。
  
  四、构建多层次、梯度性、合作共赢的“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金融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   
  根据“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与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的要求,坚持区别对待、分类引导的原则,充分凸显“西江经济带”后发展的区域政策优势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突出“西江经济带”与其他经济区域的政策重点差异,研究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手段多样、科学有效、现实可行的多层次、梯度性、合作共赢的金融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
  (一)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西江经济带”区域金融合作,努力构筑融资平台
  1.科学制定《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定,以保持政策的持续性。通盘制定“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总体框架、原则、内容、配套措施等,统筹协调“西江经济带”的省际、城际发展框架和产业布局、交通运输枢纽、通信信息及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实现区域内密切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建立“西江经济带”金融利益协调和交流机制。在平等、互惠、自愿、合作、务实、双赢的原则下,定期召开“西江经济带”合作与发展金融论坛和联席会议,协调好金融运作中的问题,定期签署金融战略合作备忘录,努力消除金融组织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的“区域壁垒”,引导金融资源在区域内自由高效地优化配置,推进金融政策为“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进程。
  3.设立“西江经济带”财政专项启动资金,加大政策支持和调控力度。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精力投入、财税金融政策和资金支持。地方政府要设立“西江经济带”财政专项启动资金,专门用于“西江经济带”建设的区域金融共同合作的项目启动扶持投入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财力支持。强化财政投资导向,加大对区域内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财力支持建立企业孵化器,不断培植经济带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附加值,重点支持“西江经济带”产业一体化、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带、沿江第二产业带动第一第三产业。同时,通过财政适度投入和调节资源增量,来聚集和整合经济带现有的存量资源,激发“西江经济带”的依托单位和参与单位之间的联合、协作、开放、共享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经济带建设的自我保障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构筑融资平台,创造良好的“西江经济带”投融资环境。针对“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资金瓶颈的问题,地方政府既要注重用好政府投资、财政补助、政府采购、财政贴息、支付设备使用费、政府租赁等传统财政扶持政策,也要根据不同情况运用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创新方式,实施以政府为平台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金融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建立“政府支持、多方参与、风险共担、银企合作”的信贷担保体系以及政府资助的企业信贷担保制度,提供和支持信贷担保,搭建企业与银行(包括国内、国外)融资的舞台;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充分利用“西江经济带”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对“西江经济带”现有产业实行资产重组,资源共享,资金增值;通过政府引导,以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投资基金和增资扩股等方式扩大“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融资渠道。
  (二)支持金融主体建设
  设立“西江经济带”国家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建立健全“西江经济带”地方商业银行。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特区依靠招商银行这个偏居蛇口的区域性银行,实现了深圳特区经济建设的“造血功能”,缓解了地方融资开发的困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北部湾经济区依靠北部湾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的鼎力支持而风生水起。“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金融政策体系离不开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支持。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在广西只有首府南宁市设立分行。因此,设立“西江经济带”国家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是经济发展之大势所趋。通过银政合作,把开行的融资与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同时,采取市场准入、项目用地、环保审批、财税支持、金融服务、外贸服务、劳动力支持、安全服务等更加优惠的财税配套措施或政策,在货币结算、货币兑换和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监管协调以及融资贷款等方面,加快建立有效的金融合作机制,鼓励和招揽海内外银行家和境内外金融机构到“西江经济带”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尤其值得尝试的是整合“西江经济带”云贵两广四省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或“西江经济带”广西五市商业银行,按一定的财政资金比例或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共同组建“西江银行”,为区域内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政策性贷款以及区域金融合作平台,促进区域内双边或多边金融业务及金融资源共享,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实现在整个“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资金融通,以促进“西江经济带”成为泛珠、泛北部湾经济区新兴的经济增长带。
  (三)创新“西江经济带”投融资模式
  坚持市场化方向,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金融合作。建立政府构筑投融资平台,企业自筹资金为主、政府扶持启动资金和其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为辅,以优化区域资本结构与资源配置的“西江经济带”建设投融资机制的辐射性模式,按照“适扩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思路,把“西江经济带”建设的市场、产业、资源、布局、规划、资金与管理统一研究落实,确保“西江经济带”快速协调发展。此外,积极引入和发展项目融资、BT、BOT、PPP管理模式等现代融资创新工具以及银团贷款支持大项目建设的融资模式,鼓励区域外资本对“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以合资、合作、参股以及杠杆融资、股权投资、重组并购、产业整合、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与信托投资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投资参与企业改制、企业经营、产业升级或金融业务。此外,创新民间投资创业机制,利用财务、税务和财政政策杠杆,鼓励和促进社会资本和个人资本向“西江经济带”投入,以提高民间投资在“西江经济带”投融资份额的比重。从而为“西江经济带”建设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国家政策银行金融资金、商业银行金融资金和民间投资资金协调联动的信贷模式,为“西江经济带”建设搭建高效的融资平台。
  (四)加强“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投资者的开发合作
  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大产业的带动。通过西部大开发、泛珠、泛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发展以及广西民族等优惠政策的金融杠杆,强化区域比较优势,在税费、资金和区域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等扶持政策下,鼓励如国投电力、中石油等强势企业的进入和东部产业转移,所产生的强烈投资态势和强大的辐射效应,在激活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同时,吸纳珠三角及国内外产业与资本进驻,带来数以百亿、上千亿元资金流的投资辐射强度,有利于增强“西江经济带”综合竞争力,形成“西江经济带”交通、资源、制造、加工产品带和产业集聚群及物流园区,进一步培育“西江经济带”富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高“西江经济带”核心企业的整合能力和发展速度,带动整个“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区域金融合作相关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6(12):13.
  [2] 魏乾梅.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及其绩效评价体系[J].江苏商论,2009(1):13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