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模式检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立华 时间:2013-03-17

  第四,汇率形成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模式构想。未来,中国发展现代金融,实际上就是要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寻找一种均衡,也需要在效率与稳定中寻找最优路径。这样一种均衡既要有利于发挥金融市场的活力,又有利于维护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这需要我们对全局有着清晰的把握,更需要有改革的勇气与魄力。

  第一,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行政力量将从属于市场主导。过去30 年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进程,中国经济基本上确立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但这个体制并不完善,其中既有市场化不足的方面,比如航空、电信、铁路、能源等,也有过度市场化的地方,比如房地产、医药、教育。市场化改革在取得今天成就的同时,也需要进行一些总结和反思,对改革的反思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同时要避免“泛市场化”和过度市场化造成的社会不公与财富流失。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离不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风险是市场的固有属性,没有风险何来收益,没有风险的释放,何来未来经济更好的发展?妄图通过行政力量强行控制风险恰恰是最大的风险,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未来市场化的趋势不应改变。未来,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理应是市场主导,这也是我们发展现代金融的目的和动机。在经济结构上,不能简单地国进民退,也不能简单地民进国退,应该强调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均衡发展。而如何实现两者的共进,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代市场化的金融,才能支撑起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实现对接与协调发展。由于政策因素,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长期处于一种分割的状态。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分割是为了防止风险扩散,但必然不能及时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以及真实的价格信号,造成资源的结构性闲置,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实施效果,限制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手段,带来效率损失。未来完全有可能实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的某种对接,随着金融机构业务逐渐综合化,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是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最佳媒介。[论文格式]

  第三,金融创新速度加快。作为一种工具,金融创新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2008 年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的过度创新,导致对杠杆的滥用,脱离了实体经济承受能力。而我国并不存在所谓的金融创新过度的现象,目前我国的状况恰恰是金融创新严重不足。未来,中国首先将加快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整体性监管将更加适合未来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的趋势。要改变过去由行政主导的高度统一的创新模式,规范与改善行政管理,尽量发挥以市场合理需求为依托的市场内生性创新机制与功能。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实践,设计出适合农村的金融机构营业模式、信贷产品、理财产品、信贷制度和监管制度。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比如股指期货,扩大市场规模,丰富交易品种,增加投资者避险对冲的工具和手段。同时推进金融机构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创新,逐渐培养发掘我国金融机构的内在核心竞争力,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应该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完善,以及人民币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等亦应成为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模式的重要组成内容。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