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养老金盈利模式 实现企业社会共赢——以太平养老为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谦婷 时间:2013-06-14
  有限的客户群、业务范围和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我国年金单一业务线盈利周期长得现实情况,也迫使部分养老金管理机构逐渐淡出年金领域,集中精力在传统业务和其他新业务。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自2004年以来受托管管理企业年金基金710亿元,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660亿元,投资管理的企业年金已经占投资管理业务总量的45%。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有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盈利考验和长期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即在实现核心能力的建设和运营效率优化的同时,在基础发展方向上是选择横向多元化、还是纵向多元化。两种方式的共同出发点是通过企业年金业务获取客户资源并建立核心能力,但横向多元化更强调以客户和销售队伍为基础,向团体保险等对公金融领域扩展;纵向多元化则强调以养老金业务为基础,以向养老金业务的目标客户、业务范围、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深入延伸为路径。目前,各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仍处于对可持续盈利模式的探索之中。
  二、太平养老对盈利模式的探索及经营情况。
  作为第一批获得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太平养老经历了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初期的跌宕与变革,探索盈利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从“中国最具专业和创新精神的养老金综合服务供应商”到“中国最专业和最具创新精神的养老金和员工福利保障计划综合服务提供商”,均体现着太平养老深远的战略定位调整。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支持下,太平养老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中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以企业年金专业化为起步高调切入和抢占新市场;二是结合自身能力和资源横向多元化;三是在多支柱业务支撑下逐步形成可预期的盈利模式。2006年至2010年,尽管企业年金市场并未如业界预期产生爆炸式的增长,太平梯养老凭借先发优势和持续的专业创新,在专业养老金公司中始终保持行业前三甲的位置。实现新增保费按年约40%的复合增长率,累计管理资产实现100倍的增长,管理费收入实现200倍的增长,年金业务2010年的边际贡献率较2009年将近翻上一番。
  三、太平养老持续改善盈利模式的主要措施。
  太平养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2011年年金业务新增缴费保持市场平均发展水平,管理费收入增长50%;2012-2013年,财务目标持续优化,在2012年实现打平盈利,年金业务增长高于市场平均增幅,管理费收入保持明显增长态势,实现1.5-2亿元的管理费收入;2014-2015年,要稳定盈利能力,年金市场保持15%-20%市场份额和市场同期增速,管理费收入随资产增速稳定增长,年金条线基本实现盈利。太平养老在快速发展中调整节奏,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对影响盈利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整和坚持,在不同时期兼顾横向和纵向多元化的重点,力争持续改善盈利模式和盈利趋势。
  1.推动养老金制度完善,争取改善经营环境。
  在推动企业年金管理法规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太平养老应继续在职业年金制度、信托型补充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积极参与国家制度层面的建设工作和试点推动工作,为养老金业务条线的纵向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明晰客户群定位,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太平养老大力应开展集团内部综合开拓业务员,并推进以目标客户细分为基础的销售渠道改革,通过多渠道有效获取和维护有价值的客户,实现多业务、多产品的匹配。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争取实现70%以上客户的跨业务条线多次开发和综合渗透,持续提升客户综合经营的价值贡献,真正建立立体多元化的综合经营管理体系。
  3.优化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太平养老在未来几年中,应根据统一战略目标、不同专业特色协调高效运作的思想进行体系化建设,大幅度提升运营服务和基础管理效率。进一步推动渠道专业化管理、机构差异化管理、销售有效性、固化销售费用、非核心业务外包或实现信息的集中与共享。
  太平养老置身于国家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的时代,成熟市场养老金管理机构的发展经验和历程表明,通过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在市场经营过程中根据市场状况进行微调来实现盈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和高质量的保障型产品与服务,发挥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连友。企业年金基金运行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孙建勇。企业年金管理指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郑秉文。论企业年金当前的任务和改革的方向[J].保险与社会保障,2007.
  [4]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