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负债”治理效应下的经理人薪酬与盈余稳健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珊珊 时间:2013-06-24
  C-Scorei,t=α0+α1tCash-compi,t+α2tDUALi,t+α3tGYFi,t+лi,t(3)
  利用我国制度背景的研究优势,基于预算软约束之于国有、民营上市公司的不同影响以及两职是否分离给公司治理带来的效应分析,分别建立了以下模型逐步检验现金薪酬的准债务治理的特征。
  C-Scorei,=α0+α1COMP i+лi, (4)
  C-Scorei,=α0+α1COMPi+α2GYFi+α3COMPi* GYFi+лi,
  (5)
  C-Scorei,=α0+α1COMPi+α2DUALi+α3COMPi*DUALi+лi,
  (6)
  C-Scorei,=α0+α1COMPi+α2DUALi+α3GYFi,+α4DUALi*C-OMPi+α5GYFi,*COMPi+α6DUALi*GYFi,+α7DUALi*GYFi,*CO-MPi+лi,t(7)
  3. 变量界定。具体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 描述性统计与实证结果
  
  1. 描述性统计。通过表2,可以发现,与其他研究文献研究一致,2001年~2004年的盈余稳健性的均值与中位数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
2. 回归结果分析。如表2所示,当未考虑现金薪酬的准负债效应时,模型4中显示出,Lncomp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现金薪酬规模越大则稳健性越弱。由于稳健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应代理成本的需求而增强,因此如果考虑现金薪酬的的“准债务治理”效应,表明其其规模越大则相应会减弱管理者与债权人的代理冲突,因而减少了代理成本。
  为了区分管理者机会主义的竞争性假设,我们引入预算软约束的制度特征,国有企业由于较少受到债务约束,进而也不太可能受到现金薪酬的准债务治理效应的影响,而民营企业则不同,因此交叉项GY*Lncomp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经理人现金薪酬越高,“准债务效应越强”,对稳健性的需求更小。此外,从回归结果来看,经理人是否同为双元控制者对现金薪酬的准债务治理效应没有显著影响。
  
  四、 结论
  
  相比于已有研究文献,本文通过建立盈余稳健性程度的直接计量值(C-score),提供了现金薪酬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的直接证据。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的稳健性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经理人现金薪酬与盈余稳健性与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以从“准负债治理”效应角度加以解释,即随着现金薪酬的增加,“准债务治理效应”更显著,经理人的行动愈偏向于债权人,导致代理成本的降低,则稳健性需求减少。(3)由于预算软约束,国企中的现金薪酬的“准债务治理效应”显著低于民企,因此,现金薪酬规模增加时,民企对盈余稳健性的需求显著低于国企,这也间接表明了债权人对于上市公司控股性质的歧视态度。(4)经理人的两职是否合一对二者联系没有显著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当增加经理人的现金薪酬规模时,同时也给其带来的一种“准债务”约束,这一约束力如果为债权人所认可,则会降低其约束企业的若干条款,进而降低了代理成本,由此会减弱对盈余稳健性的需求。但是这一效应的实施效果受到预算软约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Joy Begley, Gerald A.Feltham.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relation between debt contracts and mana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9,(27):229-295.
  2. Jensen,M.C.,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205-260.
  3. Khan,M., Watts,R.L., Estim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firm-year measure of conservatism. SSRN,2007

图片内容